B面人生

2019.03.25

B面人生


文/鄭筑羚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軌道,順著方向或疾或徐地前進,卻在職災事故之後,突然戛然而止,就像錄音帶一樣被迫從A面換成B面。換面之後的人生樣貌會變得如何?電影《B面人生》(Mug/Twarz)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成人童話故事。


▲電影《B面人生》講述了亞契職災之後的換面人生,圖片來源:IMDB
 

熱愛重金屬搖滾樂的青年亞契,在純樸保守的波蘭小鎮就像個異類存在,在他狂放不羈的外表下,其實只想和心愛的女友共組家庭,然而這個小小的夢想就在他從耶穌像上跌落的那一刻,連同他的臉一起徹底破碎。
 

亞契居住的小鎮,這幾年來正在興建超越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像,亞契自然也參與了這個工程。某日,他在打磨耶穌頭像時失足摔落,幸運地存活下來,然而事故奪取了他的右眼及半張臉,醫院不得不為他進行了波蘭首例移植手術,亞契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職災者。
 

成為名人並未翻轉亞契的B面人生,亞契術後必須長期服用的藥物,不在職災保險給付的範圍;作為雇主的教會,認為亞契只是部分毀容,即使失去了一隻眼睛,還是可以從事文書工作或是打雜工作等兼職工作,拒絕支付藥費也不願給予補償金。亞契找不到工作,家中也早已為他賣光整個牧場的牛隻,為了支付醫藥費,只好接些止痛藥物的廣告填補生活支出。

▲亞契受傷後,外貌的改變讓他的生活從此不一樣,圖片來源:IMDB
 

事故發生之後,亞契不只是失去眼睛、臉孔以及清晰的口語能力,旁人看他的眼光也從此不一樣。換臉後的古怪面貌不只被譏笑為「鬼臉」,從出院後母親就未曾正眼瞧他,還請了神父來驅魔,只因她認為兒子是遭到附身才會如此面目全非;而未婚妻在醫院看了他一眼後避不見面,最後另嫁他人。亞契的人生變得荒腔走調,如同童話般的不真實,只是亞契沒有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電影最後,亞契看著荒謬的這一切,決定遠離他鄉。而那座矗立在小鎮的耶穌像終於完工,卻因施工出錯必須別過頭去,是不忍卒睹小鎮的荒誕不經,還是不再看顧?

▲矗立在小鎮的耶穌像終於完工,卻因施工出錯必須別過頭去,圖片來源:iLOOKER電影網
 

亞契的經歷並非特例,多數的職災勞工在傷病發生之後,經常是被迫面對不熟悉的換面人生。在身體上的病痛之外,工作能力減損、就業不順與人際關係都產生了質變,這些因素都將對職災者的生活產生影響。在台灣亦是如此,根據學者鄭雅文針對52位職災勞工的研究指出,職災之後勞工所面臨的失業壓力、經濟困境、勞雇對立與法律爭訟,帶給他們巨大的身心壓力,特別是原本就低薪、缺乏家庭與社會支持的勞工,更容易因此陷入社會心理困境(2019)。
 

如何減緩職業傷病造成的衝擊,避免職災勞工落入無以為繼的生活與缺乏支持的處境,這是社會可以透過共識,由國家以政策制度來保障職災勞工。環視各國,大多數國家都以職災保險制度作為勞工的保護機制。台灣雖有職災補償制度,但問題叢生,造成職災者難以獲得充分保障,更時常在尋求法定補償權益的過程中飽受刁難(延伸閱讀:我國當前職災補償制度缺失)。
 

目前政府正在推動職業災害保險法單獨立法,預計於今(2019)年年中提出法案。我們期待的是這一部法案,能回應職災勞工長年以來遭遇到的困境,透過 全面納保擴大適用各業、充實職災保障內容、健全保險財務、建立完善的通報系統與單軌的認定機制、制度化重建與預防工作以及公開資訊、促進社會參與等,讓每個勞工都能有尊嚴地勞動。
 

 

 

參考書目

鄭雅文,2019,《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台北:巨流出版。

 



 
 

 

 鄭筑羚


因為對工作的焦慮,開始關注勞動議題。現為職安連線工作人員。

 

 

 

喔炫!51是職安連線嘗試做的新計畫,「喔炫」來自OSH(Occupational Safe and Health),也就是職業安全與健康;51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未來專欄將於每個月第五週的週一刊出。 
在這個專欄我們將透過書寫,從小說、戲劇、電影與動漫等媒材裡,挖掘日常生活、社會文化裡被當成背景的職安議題,轉化硬綁綁的法條政策和拗口的專有名詞,變成生活中有溫度的人事物,有時候也會來點冷知識。
專欄內容由相關領域的實務工作者、研究者撰寫,期許每月一篇的小故事,能讓大家看見百工的職業風險,以及提升對安全與健康的認知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