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過勞監察】司法系統的黑暗面:反思法官過勞與迫切的司法改革
司法系統的黑暗面:反思法官過勞與迫切的司法改革
文/黃怡翎
4月12日凌晨,一名年僅38歲的刑事庭法官於宿舍墜樓的消息引發法界與社會關注。在他生前傳給家人的簡訊「我愛妳,抱歉要離開你了」、「我很累」、「工作壓力很大」等文字,透露了他深深的壓力和疲憊感,司法體系中的過勞問題以及迫切需要的司法改革議題再次搬上檯面。法官協會也發起「白花運動」,連結全國法官於4月19日中午12點,在全國各地的法院門口獻上白色花朵,除了追悼逝去的法官外,也呼籲司法院針對法官過勞問題,提出有效改善的措施。
法官協會發起「白花運動」,除追悼逝去的法官也呼籲司法院重視法官過勞問題。圖片來源:太報
案件量日增,法官工作負荷過重
近年來,法院面臨案件的數量和複雜程度不斷增加,隨著司法系統負擔愈趨沉重,以及社會對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需求,法官的工作壓力日益增長,然而法官的人數卻未能相應增加。一名不願具名的法官在媒體中表示,司法人力的增補永遠趕不上案件增長的速度,就如同停車場不斷增加,但還是比不上民眾購車的速度,與其持續蓋很多停車場,不如減少買車的情形。因此如何從源頭紓解龐大的訴訟案件量仍然是改革的重點。
然而,不斷增長的司法案件數,導致法官過重的工作負荷,長時間超時工作已成為司法工作者的常態。2023年全國法官人數2,166人,卻負擔數百萬件的案件,以地方法院為例,受理的民事案件數量逐年提升,而刑事案件除了在疫情期間減少外(文獻指出,台灣在新冠疫情期間,警察機關受理觸犯普通刑法或特別刑法的案件有呈現減少趨勢),亦有成長趨勢。法官不僅需要處理大量案件,還需要應對來自當事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甚至是社會對案件結果的期待,且許多案件往往攸關當事人的生死和重大利益,這都使得他們的工作壓力負荷沉重。長期的工作壓力和精神負擔,也可能導致法官身心健康問題。
資料來源:司法院年報
法官過勞對司法品質造成影響
法官的過勞不僅對其個人造成影響,也可能對司法公正產生負面影響。在長時間的工作壓力下,法官可能難以維持審理與判決的品質,進而損害當事人的權益與司法的公正。法官協會理事長沈方維也在媒體上表示:「過勞的司法,無法提供良善司法服務,這與過勞的醫護,無法提供良善醫療服務的情形是一樣的。」
因此,司法改革極具迫切性,且其首要任務是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和支持,讓法官以及相關司法人員得以在合理的工作環境下扮演裁判角色。司法院為回應社會大眾對法官過勞的關注,在4月17日召開檢討會議,並提出以下四項決議:
一、 參酌合法工時,研議法官之合理結案量,並重申未結件數不列為職務評定之唯一依據。
二、 放寬管考措施
- 研修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參考現行案件增加質量,酌情調整辦案期限。
- 研議改善目前管考措施,避免增加法官審理案件外不必要之行政管考負擔。
- 研修高等法院及所屬法院辦理民刑事訴訟案件流程管理實施要點,放寬審查庭辦理案(事)件之期限。
三、遏止濫訴,持續推動相關濫訴防杜規範之立法。
四、各法院辦理之研究報告,研議全部改採自由參加方式提報。
同時也在檢討會中表示,將會檢討調辦事法官及研究法官員額,及調整加班費等事宜。
法官過勞的狀況,暴露了司法體系中長久以來結構性的問題,需要政府、司法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解決,以提升司法的公正和效率,保障司法人員的勞動人權,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司法品質。
延伸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