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工商服務時間】雞尾酒與人生故事的調和:調酒師的職業傷病風險

2024.12.30

雞尾酒與人生故事的調和:調酒師的職業傷病風險

 



文/黃怡翎
 
 

將30毫升甜苦艾酒、30毫升琴酒和30毫升金巴利注入低矮的玻璃杯中,加入幾顆冰塊,用長柄吧匙輕輕攪拌,最後取一片橙皮輕壓出精油,放置於杯中點綴,果香隨之飄散,猶如人生般的先苦後甘口感,一杯內格羅尼就此完成,以其甜、苦、香的完美平衡,成為調酒之王,更蟬聯2024年全球最經典的雞尾酒款[1]。而這樣一杯經典之作的誕生,背後離不開調酒師的技藝與心血。

 

調酒師的日常角色

 

調酒師是餐飲娛樂業中的靈魂人物,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為顧客調製各式飲品,包括經典雞尾酒、創意調酒及無酒精飲品。不僅需要熟悉酒類知識與調酒技巧,還要觀察顧客需求,為他們量身打造專屬的飲料酒品。此外,調酒師的工作還包括吧檯清潔、備料及酒單設計等。為提升餐飲調酒服務的專業,國內也建立飲料調製技術士證照制度,設有乙級、丙級飲料調製技術士技能檢定[2]

 

調酒師不僅是創造美味特調的藝術家,更是顧客的心事傾聽者,他們透過與顧客的互動,傾聽故事,舒緩情緒,讓吧檯成為許多人釋放壓力的避風港,陪伴客人的每個喜怒哀樂時光。然而,光鮮時尚的職業背後,卻隱藏著諸多職業傷病風險。


在調酒師光鮮時尚的職業背後,卻隱藏著諸多職業傷病風險。圖片來源:photoAC

 

吧檯下的隱藏危機

 

  • 噪音與聽力損傷

調酒師的工作場所主要是酒吧、夜店或餐廳,往往具高分貝的背景音樂或現場演出。熱鬧的氛圍,使得顧客交談音量升高、加上空調及食品設備的運作聲,以及缺少吸音設備和密閉式空間,因而產生噪音危害的風險[3]。根據研究顯示,酒吧、夜店等場所中的噪音平均達到84-97分貝,若以8小時工作計算,噪音程度超過了法定允許標準的3-4倍[4]。另一份研究也指出,超過一半的調酒師暴露在93.8分貝的噪音中[5]。一般來說暴露於超過85分貝的噪音中,將可能引起聽力的損傷。且噪音也可能會導致高血壓、睡眠干擾、以及影響工作場所的交流互動,進而增加事故的發生率,導致整體健康的惡化[3]

 

  • 肌肉骨骼疾病

調酒師需要長時間站立,並且頻繁進行重複性動作,如搖雪克杯、鑿冰球、特製冰塊或大量清洗玻璃器皿,將會增加手指、手腕、肘部和肩部的負荷,導致手指關節、腕隧道症候群或肩膀疼痛等職業病[6]。特別是在客流量的高峰時段,調酒師需要快速且反覆完成這些操作,時間緊迫和工作強度使肌肉疲勞累積,加劇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研究也指出,長時間站立會造成下背疼痛、椎間盤突出、頸部酸痛、靜脈曲張等肌肉骨骼疾病問題[7]

 

  • 接觸性皮膚炎與過敏

由於調酒師工作需接觸多種潛在的過敏原和刺激物,包括清潔產品、金屬、香料、水果及酒精等,導致各類型的職業性皮膚炎或過敏反應非常普遍,例如曾發生過調酒師對玻璃清潔劑中的鄰苯甲基氯苯酚過敏、因酒精量杯中的鎳而引發職業性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還有對金屬鉻、薄荷、柑橘類果皮產生過敏等案例[8]。柑橘類水果皮中的過敏原主要以香葉醇和檸檬醛最為常見,這些成分主要存在於檸檬、萊姆、橙皮等常用於雞尾酒裝飾和調製的水果中。長期接觸這些物質可能導致接觸性皮膚炎,尤其是皮膚敏感者,更容易出現紅腫、乾燥或癢痛等不適症狀[9]

 

  • 心理健康風險

調酒師的工作環境經常處於高噪音、快節奏的氛圍中,身體的疲勞與精神的緊繃,加上酒吧的營業時間通常延續至深夜甚至凌晨,導致睡眠干擾,亦容易產生心理負擔。由於夜間工作,白天休息的作息與社會大眾不同,長期下來也可能影響社交生活,進而加劇心理健康的風險。研究也指出調酒師的工作環境中酒精的易得性和飲酒文化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許多人將飲酒視為紓解壓力的方法,但過度飲酒可能進一步惡化心理狀態,甚至導致酒精依賴[10]

 

  • 其他意外傷害

酒吧工作需要頻繁使用刀具切割水果,或是處理玻璃酒杯時不慎破碎,易造成切割傷;在處理加熱調酒器具設備時,燙傷的風險也增高。若工作場所濕滑,也容易滑倒受傷。此外,調酒師經常面對情緒不穩或喝醉的顧客,可能會遭遇語言侮辱、騷擾甚至肢體衝突,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調酒師是一個結合創意、技術與服務的專業職業,但工作環境帶來的健康風險卻常常被忽視,為保障調酒師的職業健康,酒吧經營者與政府應採取積極措施,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健康教育與心理支持,並制定相關政策,讓這些創造美好的工作者能在職業生涯中保持身心健康。




--

[1] Clinton Cawood. (2024). “The bestselling classic cocktails at the world's best bars 2024.” Drinks International.

[2]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飲料調製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

[3] Deirdre Renee Green. (2014). “Occupational noise exposures of college town restaurant employees.” The University of Iowa, USA.

[4]  Assessment of temporary hearing changes related to work as a bartender. (2019)

[5][5] Evaluation of on-the-job noise exposure in the case of bartenders. (2018)

[6] 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健康與安全百科全書。

[7]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醫療衛教:久站工作族群職業傷病防治。

[8] Marie Louise A. Schuttelaar, Jart A. F. Oosterhaven.(2018). ”Bartenders” Kanerva’s Occupational Dermatology:1729-1731.

[9] Alice C. Cardullo, Anne Marie Ruszkowski, Vincent A. DeLeo. (1989).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resulting from sensitivity to citrus peel, geraniol, and citr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1(2 Pt 2):395-7.

[10] Kristin Buvik, Janne Scheffels. (2020). “On both sides of the bar. Bartenders’ accounts of work-related drinking.” Drugs: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Policy 27(3)221-228.

 

 

 

 

 

 
 

 

 黃怡翎


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原想關注性別議題而進入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卻意外開始接觸勞工權益相關問題。擔任國會助理八年多,協助勞工爭取權益,並積極推動制度的改變。2013年離開立法院,與眾多伙伴共同組織「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現擔任執行長,希望透過專責機構的成立,一起為勞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障盡一份心力。

 

 
 
喔炫!51是職安連線嘗試做的新計畫,「喔炫」來自OSH(Occupational Safe and Health),也就是職業安全與健康;51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未來專欄將於每個月第五週的週一刊出。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工商社會的工作早已超過三百六十行,同行之間還有細緻分工,各有著自己的專業。
喔炫!51新系列-「安安工商服務時間」不賣藥、不賣補品,服務時間敘說勞動者的故事,讓大家看見與了解這些支撐起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個職人工事,以及隱伏在工作背後的安全與健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