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工商服務時間】點石成金—資源回收業的職業風險

2024.06.24

點石成金—資源回收業的職業風險

   

文/鄭筑羚

 

「有酒矸通賣否,歹銅舊鍚,簿仔紙通賣否?」

 

只要聽到這首歌,腦海中自然會浮現路上踩著改裝三輪車,上面滿載紙箱、廢鐵與瓶罐的圖像。這些資源回收個體業者(俗稱的拾荒者)從日治時期就出現,四處收集資源物資,像是廢紙、玻璃瓶、廢鐵罐、雞毛、鴨毛…等[1]。時至今日,回收物品的數量與種類隨著工業發展變得愈來愈多,資源回收系統逐漸組織化、制度化,也開始有大型回收商的出現[2],從這些廢棄物中汲取再生的經濟價值。不過,廢棄物品要再被利用,往往得經過分類、篩選、拆解的處理程序,再依廢紙、廢金屬、廢塑膠等類別分送至專門的處理廠提煉或製造再生料。在廢棄物處理與回收的過程,不同作業程序的工作者將會暴露在不同的職業傷病風險下,對於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安全衛生問題必須加以重視。

 

▌資源回收流程

 

台灣一般廢棄物產生量年年增加,根據統計資料,2011年全年的廢棄物為755.5噸,2023年達到近1,158噸,增加了53.28%,資源垃圾量則從313.3噸增加到627.3噸[3],增加了100.22%。如此龐大的廢棄物數量自然不可能僅單純地回收再利用,必須經過處理及再製,環境部從1997年開始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回收、處理應回收廢棄物,建立回收網絡。目前台灣的資源回收流程可以上、中、下游來運作;下游是個體業者或機關團體收集各類回收物後賣給中游的資源回收舊貨商,舊貨商壓縮減容後再集中銷往中、大盤商,盤商再運到上游的回收處理廠與再生廠分解處理、煉製再生原料等[1][4]

 

回收流程示意圖


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回收處理業的職業傷病風險

 

小盤的舊貨商,多接受各類的資源廢棄物,不只是紙類、寶特瓶、鐵鋁罐這些大類,舊電器用品、舊電腦、汽車零件等來者不拒。收到這些廢棄物後,舊貨商會進行分類、拆解,經過簡單處理後再集中壓縮送往中、大盤商。這些工作場所因為收購各類回收物品,經常要大量囤積,容易發生滑倒、跌倒;囤積的廢棄物也可能引來火災,且一發不可收拾。此外,收集來的回收物需要壓縮、運送等,就會使用像輸送帶、堆高機、挖掘機等重型機具,近年來多次發生致命的機械捲夾、機具翻覆、物料倒塌及飛落造成的職災事故[5][6]。重型機具也會帶來噪音,長期下來將可能對工作者的聽力造成影響。


回收廠場經常囤積大量廢棄物,且多使用重型機具,職場安全衛生風險高。圖片來源:Photo AC

廢棄物經過分類送到各個資源處理廠進行再生再利用,在不同的廠場裡,工作者需要將其拆解、破碎,就可能有氣體、粉塵、噪音或重金屬殘渣,除了呼吸危害外,這些有害物會沾附在工作手套與工作服上,就可能會食入而造成危害[7]。以高科技廢棄品來說,為了將內含的金屬,如金、銀、銅、鈀和鉑等有價金屬或稀有金屬提煉出來,往往要透過拆解、粉碎、分選、酸洗、熔蝕、電析、焚燒、精煉等程序;在拆解、破碎、分選及粉碎的過程,金屬粉塵因破壞而溢散於空氣中,工作者可能會吸入金屬粉塵;在化學處理製程中,需使用大量的特殊化學品,且設施非完全密閉,可能使勞工吸入一定濃度之特殊化學品,例如無機酸及氰化物等,前者會造成呼吸困難、肺部損傷的風險,後者會造成呼吸困難、心絞痛、嘔吐、血壓改變、頭痛和甲狀腺腫大,甚至傷害大腦和心臟[8]

 

除了電子廢棄物之外,還有傳統的原物料,例如紙類、玻璃、塑膠、銅、鐵、鋁等一般金屬的回收,這些回收物在再利用的製程中,工作者要面臨的職業風險也不盡相同。以廢塑膠再利用的機械產製「塑膠粒/塑膠製品」為例,製程包含分選、粉碎、加熱熔融、射出成型、冷卻及切粒。其中,成型擠壓通常在200至300度C的環境下進行,可能釋放出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香烴(PAHs)、多溴聯苯醚(PBDEs)、多氯戴奧辛呋喃(PBDD/F)等,當溫度愈高,廢塑膠會產生更多的揮發性有機物,研究顯示回收製程擠壓熔化的廢塑料可能比原始塑料產生更多的有毒化合物,工作者長期暴露下將可能致癌罹病[9]

 

隨著科技發展,各種消費品被大量製造與使用,也帶來了更多的廢棄物。為了讓垃圾減量,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減量與資源回收再利用。在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過程,許多工作者投入其中,讓廢棄物可以獲得重生。本文限於職業傷病相關研究資料的限制,未對下游資源回收個體業者遭遇的職業風險做進一步的討論。不過,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也看到了回收處理業的職業傷病風險相當高:收集、集中回收品階段有機械捲夾、機具翻覆、物料崩塌、噪音的職災風險,再生循環階段需要使用的萃取回收方式、化學品等,內含具危害性的原物料就會被釋放出來,使工作者處於多種的健康危害風險之下。在推動資源再利用的同時,也必須改善廢棄物回收處理業的職場環境,以及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健康。特別是個體業者,在整個回收產業中最為弱勢,卻又經常被忽略其勞動過程的各種問題。根據長期關注個體業者的NGO五角拌觀察,這群工作者每日為了撿拾回收品而長時間工作,常常只能在馬路邊整理物品,以及推著高達100多公斤的推車走到回收場,路上可能發生車禍事故、長期負重也會帶來肌肉骨骼疾病等[10]。作為資源回收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員,政府更應重視個體業者的職災風險與提供相應的保護措施。

 


 

--

[1]杜雅鈴,2000,從拾荒到環保:資源回收體系的空間結構--以台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hdl.handle.net/11296/5666ca

[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2014,聽見資源永續的旋律—回收處理業的蛻變。

[3]環境部,全國一般廢棄物產生量,https://data.moenv.gov.tw/dataset/detail/STAT_P_126

[4]王昭儀等,2017,環保悲歌 大環境下的資源回收現況 https://reurl.cc/QRAO3q

[5]新北市勞動檢查處,2021,新北勞檢處專案輔導資收業者改善工安 初檢僅1家合格,https://ilabor.ntpc.gov.tw/news/release/content/840260266

[6]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22,從事回收分類作業時發生遭飛散物撞擊致死災害,https://www.osha.gov.tw/48110/48417/48427/133092/post

[7]鄭乃云、黃奕孝,2023,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作業勞工之化學性危害暴露調查與其健康管理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8]陳成裕、劉宏信,2019,我國資源再生產業金屬回收作業勞工危害暴露調查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9]鄭乃云、汪禧年,2021,廢塑膠循環處理作業勞工有害物暴露調查及生物偵測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10]五角拌,回收工作的困境,https://ngookak.wixsite.com/website/general-7

 

 

 

 

 

 

  
 

 鄭筑羚


因為對工作的焦慮,開始關注勞動議題。現為職安連線工作人員。

 

 
 
喔炫!51是職安連線嘗試做的新計畫,「喔炫」來自OSH(Occupational Safe and Health),也就是職業安全與健康;51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未來專欄將於每個月第五週的週一刊出。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工商社會的工作早已超過三百六十行,同行之間還有細緻分工,各有著自己的專業。 喔炫!51新系列-「安安工商服務時間」不賣藥、不賣補品,服務時間敘說勞動者的故事,讓大家看見與了解這些支撐起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個職人工事,以及隱伏在工作背後的安全與健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