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工商服務時間】跑單路上的危機:美食外送員的職業健康風險
跑單路上的危機:美食外送員的職業健康風險
隨著科技進步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各式的外送服務在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其中美食外送的服務近年來更是大量暴增,各家平台為搶市占率在電視、捷運、車廂密集放送廣告,大街小巷裡更是隨處可見外送員的身影。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2019年全台美食外送員人數約為4.5萬人;2020年8.7萬人;2021年10.2萬人,2022年則飆漲至14.5萬人[1],短短三年內增加10萬大軍,成長速度相當驚人。越來越多人投入這項工作,但根據新加坡去年曾做過的調查發現,有60%的美食外送員曾在工作中受傷[2],顯示美食外送員正面臨著許多工作的職業風險。
美食外送員成長速度驚人,越來越多人投入這項工作。圖片來源:職安連線。
道路來去穿梭的高職災風險
美食外送員的主要工作是將食物送達給消費者,從接單後前往餐廳取餐,再送至消費者的所在地,他們大多數的工作時間都是在街頭巷道上奔走,交通工具則以機車為主,這使得他們有較高的交通事故風險,當面對尖峰時段的繁忙交通或惡劣天氣時,風險更加趨重。根據統計去年(2022)外送員因騎乘機車發生交通事故,台北市就有1,974件,共造成1,496人傷亡,其中外送員的死亡人數為1人,899人受傷[3];新北市則是有791件事故,共造成有7人死亡,625人受傷[4];在台中市則是發生1,969件事故,死傷人數共計2,227人[5],交通事故已成為外送員安全的重大危害因子。
由於外送員為新興的工作型態,交通事故卻頻傳的高風險處境,成為目前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澳洲安全工作機構(Safe Work Australia)整理出美食外送員常見的風險[6],主要包括:
- 平台應用程式設計對外送員的行為和疲勞的影響
- 不安全的工作方式,例如送餐時間急促導致不安全的騎行
- 對交通規則或騎乘的交通工具不熟悉
- 在道路上與其他車輛交互的危害
- 經濟壓力可能會促使外送員冒不必要的風險(例如搶單、長時間工作、疲勞駕駛等)
- 路上環境帶來的風險,如道路設施、行人和動物等障礙物,以及狹窄的街道、缺乏機車騎乘的基礎設施或陡峭的坡道等地形
- 體力消耗、輪班工作和疲勞的影響
- 天氣風險,包括高溫、冰雹、風、雨和自然災害
- 能見度風險,包括照明和天氣條件不佳
- 負擔危險的任務,例如攜帶和運輸笨重的商品或重物
- 顧客和其他人的暴力、侵害和騷擾行為
- 交通廢氣
- 設備維護不善或故障(例如爆胎或煞車不靈)
- 在騎乘時不安全使用手機或耳機等行動裝置
除此之外,在外送過程中,外送員也有可能因為不當操作或意外狀況而導致受傷,比如滑倒、碰撞或者被食物燙傷等。
看不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然而,外送員除了面臨上述顯而易見的災害外,往往也承受許多心理健康的問題。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李柏毅助理教授在2022年針對國內美食外送員所做的調查研究發現,有40%的外送員表示因外送工作而有睡眠困難、50.4%因外送工作感到苦惱或動怒、39.9%因外送工作而感到憂鬱或心情低落,這項統計顯示外送工作帶來的心理危害相當嚴重。
在國際上的研究也都指出外送員的心理健康因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如中國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調查顯示[7],有50.4%的外送員會感到不耐煩、易怒,無法控制情緒,有時甚至想把快遞物品扔在地上,且其中有20.2%的人甚至經常這樣做。今年1月發表的一份芬蘭研究也指出[8],美食外送員處在心理負擔沉重的工作環境,對外送員的職業心理健康構成了巨大風險。進一步分析導致心理壓力的原因可能包括:
- 演算法的專制管理:許多選擇從事外送工作者,主要吸引力是認為此種工作型態提供勞動者擁有工作的自主性,讓他們更有彈性來安排自己的時間,但事實上所謂「自由的感覺」可能是虛幻的。平台公司利用技術與不透明的演算法來進行管理,例如透過獎金制度、高峰熱點、高接受率(不拒絕訂單)、接單數量超過一定數額後提高計價金額、客戶評分機制等,對外送員進行控制,這樣的遊戲規則將會創造出一個框架,導引了外送員最佳該在何時何地如何運送等,使外送員實際的自主性降低,而為了達到這些標準,即使感到很累但仍必須繼續工作,也讓他們心理感到疲乏[9]。
- 社交關係低落:外送員通常是獨自工作,缺乏與同事和上司的互動,他們面對的是來自於手機線上虛擬的指令,而非實體的互動,且與消費者的接觸也非常少,這可能導致社交隔離和孤獨感。此外,在芬蘭的研究中也發現,外送員有時會與餐廳店家存在緊張關係,有許多人遭遇店家不友善的對待,例如限制他們進入餐廳,須在外等候,或者是不被允許從前門進入,也有一些被要求要在特定角落等待。此外,也有些外送員指出,因為工作為非技術性質,從業門檻較低,容易遭到他人的輕視,或言語的攻擊,也缺乏成就感及升遷機會,這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
- 停車與時間管理困難:外送員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多個訂單,面對壓力和時間管理的困難,且無論在店家取餐或送餐給消費者時,有時難以找到適當的停車位,常常需被迫冒風險違規停車,長期處於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中,也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 缺乏勞動保障:美食外送員被視為承攬關係而缺乏勞動保障,如病假等需求並不會被平台考量,突然的身體不適,導致須休息無法上班,這也可能影響評價或週期內累積的成效,進而影響日後演算法的分派工作,使得許多外送員會勉強身體狀況繼續工作,抑或是在選擇休養過程中承受更高的心理壓力。而工作不穩定也是心理壓力的重要來源。
美食外送員已成為目前許多人的從業選擇,但其工作職業風險不容忽視。勞動部在2020年公布「外送作業安全衛生指引」[10],並於去年6月及8月分別兩次修正,明訂外送工作應有適當之防護措施,如安全帽,反光標示、緊急用聯絡通訊設備等,並要有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車輛安全檢核、注意高低氣溫的危害預防、合理派單機制、相關保險等。然而除了訂定這些預防措施,以及如何監督落實外,最重要的還是須重視外送員勞動保障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平台業者以「承攬」的外衣包裝躲避雇主責任,卻透過演算法的專制管理複製實質雇傭性質,應盡速釐清,以避免對外送員所造成負面影響。建立健全的預防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外送員工作中的風險,確保他們的工作環境更加安全和健康。
--
[2] Poll showing 6 in 10 food delivery workers were injured at work warrants ‘better look’ at medical claims: Koh Poh Koon
[4] 111年1月至12月臺北市機車外送平台外送員事故資料
[6] Managing the risks in the food delivery industry – Delivery riders
[7] Study on Instant Delivery Service Riders' Safety and Health by the Effects of Labour Intensity in China: A Mediation Analysis
[8]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and mental wellbeing of food delivery platform workers in Helsinki, Finland: A qualitative study
[9] Algorithmic Control in Platform Food Delivery Work
黃怡翎
|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工商社會的工作早已超過三百六十行,同行之間還有細緻分工,各有著自己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