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工商服務時間】山脊上的保母-高山協作員

2021.10.25

山脊上的保母-高山協作員

 


文/黃怡翎
 

台灣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山域面積佔全台70%以上,光是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至少有268座。1971年由幾位登山界重要人士選定100座高山為「台灣百岳」[1],2003年當時的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現改為教育部體育署)也規劃出100座郊山,列名為「台灣小百岳」[2],登山運動可謂相當盛行。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20年運動現況調查[3],「爬山」在民眾最主要從事的運動項目中排名第三,佔11.5%,僅次於第一名「散步/走路/健走」(51.8%)、第二名「慢跑」(21.1%),高於第四名的籃球(8.8%)及第五名的「伸展操/皮拉提斯/瑜珈」(8.4%)。



登山運動在台灣相當盛行。圖片來源:本文作者

  

2019年行政院再進一步推動「開放山林」政策,交通部觀光局也將2020年的主題旅遊列為「脊梁山脈旅遊年」[4]。隨著相關政策的開放,讓登山運動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然而,親近山林的美意良善,但民眾對於山林的認識卻仍然不足,近來山域事故的案件不斷發生,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山域意外事故救援統計,2020年共有456件,發生人數656人,其中有41人死亡,6人失蹤。相較2019年有206件、發生人數262,27人死亡,4人失蹤,發生事故的案件數達2.2倍,發生人數為2.5倍,死亡人數也升高為1.5倍[5]

 

高山協作人員概況

 

山域事故憾事頻傳,令人感到痛心,但這也讓我們知道山域活動存在相當程度的風險。因此,許多人雖然想親近山林,卻因為體力的限制,會選擇聘僱高山協作員,以降低從事登山活動的門檻,高山協作員可說是這些登山者走入山林過程中的重要保母。

 

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7年的研究[6]推估,全國揹負作業工作人員現況,可分為專業公司團體和個體戶,揹負工作者的人數超過20人以上的公司團體大約有3個,再加上其他10人以下的小團體,及自營工作者等,以揹負工作為主要職業者合計約130人;若再加上臨時兼差者,全國約莫有200-250的從業人口。大多數的人無底薪,主要依據趟次任務給予日薪3,500-4,000元,若重量超重則另計。事實上,這些高山協作員也承受了極大的職業風險。

 

危險性的工作環境,意外風險高

高山協作員過去也有人稱之「揹工」、「山青」等,主要負責工作包含高山嚮導、協助背負公糧、帳篷、睡袋,甚至登山者個人物品等,以及提前到達營地搭建帳篷、準備餐點等工作。工作內容繁雜,尤其得負擔起登山者的安全,不論在身體上或心理上的負擔都非常大。



高山協作員工作環境危險,加上負重工作,意外風險高。圖片來源: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2012年11月曾發生一起高山協作員墜崖死亡,他擔任某登山隊安排六天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的揹工,體重僅52公斤的他,竟背負總重量60公斤的行李,行程進行到第四天,就不幸墜崖死亡。2020年9月也發生一名高山協作員在攀登能高越嶺西段路線時,因不慎滑倒,頸部遭背包揹帶勒住無法脫困死亡。山上由於特殊地形、氣候變化等狀況較多,再加上負重工作,使得高山協作工作過程中伴隨許多危險。

 

職業病的危害風險

 

除了滑倒、墜落等意外傷害的風險外,山上的環境與協作員的工作樣態,也帶來其他可能的職業危害,包括山上溫度低,可能造成凍傷等低溫傷害,越高海拔空氣越稀薄,導致紫外線的強度較平地強,大約每上升1000公尺,紫外線強度增加12%,因此也容易曬傷。此外,高海拔的氣壓較低,空氣稀薄含氧較低,也容易引發高山症,嚴重者將導致腦水腫、肺水腫、失溫等,未能及時緩解,都可能造成死亡。

 

戶外大自然的工作,也有可能有接觸到病蟲害的危險,例如恙蟲病[7],以及山友間口耳相傳令人害怕的「硬蜱」,是一種寄生蟲,口器有倒鉤,遭叮咬時會鑽進肉裡難以拔除,因帶有螺旋體菌恐引發萊姆氏病[8],遭受感染後平均經過1-2周的潛伏期,會產生游走性紅斑,進而產生心臟或神經系統問題以及關節炎。而在一般郊山或中級山也可能遇蛇咬、另外也須留意蜜蜂攻擊等。例如今年9月在新北市的三貂嶺就發生登山客遭虎頭蜂叮咬,導致一死三傷的意外,10月也再發生陽明山共17人遭土蜂攻擊送醫。

 

高山協作員的負重工作,更是導致相關人員肌肉骨骼疾病問題嚴重。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7年的「揹工揹負作業生物力學研究[6],針對56名高山揹負工作者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覺得「高山揹負作業是一件很容易造成肌肉骨骼不適的工作」佔87%,有55.4%曾經因揹負作業而受傷。且平均負重(包含個人裝備)每人平均負重33.97公斤,最重50公斤,最輕25公斤。曾經揹負最重負重經歷:平均負重(包含個人裝備)總負重平均61.9公斤,最重負重達到120公斤。主要部位在膝蓋、腳/腳踝、下背/腰、肩、頸、腳底、小腿、大腿、上背、髖關節、頭、手/手腕、手臂等皆有不適感。

 

此外,過勞也是高山協作員的職業風險之一,由於有時營地間的距離較遠,若再加以天候狀況或隊員身體狀況不佳,有可能會行走超過10小時,甚至15小時以上,此外,許多登山隊依照路線狀況不同,或要趕在日出時登頂,或天黑前抵達等,往往出發時間不一,有時凌晨一兩點就得出發,協作員必須提前一兩個小時起床準備早餐、消夜等,作息時間混亂,容易引起過勞等危害。

 

高山協作的職業傷病預防

 

高山協作的高危害工作型態,一直是各界討論的問題,許多國家皆對揹工工作有相當的限制與保護規定,以避免職業傷害的發生。根據勞研所的研究報告[6]文獻整理:坦尚尼亞國家公園規定,揹工在爬山時攜帶行李的負重應在18-25公斤間;秘魯印加古道揹工揹負最大重量限制為20公斤(包含個人物品),每日嚴格執行秤重,若超重者僱傭公司將會遭罰款或吊銷執照;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規定,揹工最大揹負負重為25公斤,且隨海拔高度增加而減少負重,此外,揹工每天行走距離限制為10-13公里,每小時應提供休息5-10分鐘;尼泊爾則規定揹工最大負重30公斤,且隨海拔高度增加而減少負重。

 

台灣由於登山活動盛行,高山協作職業傷病問題頻傳,且普遍勞動條件不佳,勞動部於今年9月公布「山域揹負作業職業安全衛生指引」[9],建議背負重量以不超過30公斤為原則,如超過40公斤,建議以多人協同作業,並擬訂高山協作員契約範本,以期待保障其勞動權益。然而,該指引的訂定雖然立意良善,但以建議性質的指引如何有效落實,仍有待更多山林教育的深化,不僅提升山友的意識,並且應進一步提供更多協作員相關防護資源。

 



[1] 台灣百岳 (https://tinyurl.com/yh66ptwn)

[2] 台灣小百岳 (https://tinyurl.com/yhbr8yxa)

[3] 運動現況統計 (https://tinyurl.com/yffv7yar)

[4] 交通部觀光局 (https://tinyurl.com/ygax7wre)

[5] 內政部消防署事故救援統計 (https://tinyurl.com/ye4lhsqs)

[6]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7,揹工揹負作業生物力學研究

[7] 賴育民,【登山醫學】恙蟲病 (https://tinyurl.com/yjvdep4w)

[8]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萊姆病 (https://tinyurl.com/yjzco5k8)

[9]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21,山域揹負作業職業安全衛生指引

 

 

 
 

 

 黃怡翎


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原想關注性別議題而進入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卻意外開始接觸勞工權益相關問題。擔任國會助理八年多,協助勞工爭取權益,並積極推動制度的改變。2013年離開立法院,與眾多伙伴共同組織「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現擔任執行長,希望透過專責機構的成立,一起為勞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障盡一份心力。

 

 

 

喔炫!51是職安連線嘗試做的新計畫,「喔炫」來自OSH(Occupational Safe and Health),也就是職業安全與健康;51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未來專欄將於每個月第五週的週一刊出。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工商社會的工作早已超過三百六十行,同行之間還有細緻分工,各有著自己的專業。
喔炫!51新系列-「安安工商服務時間」不賣藥、不賣補品,服務時間敘說勞動者的故事,讓大家看見與了解這些支撐起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個職人工事,以及隱伏在工作背後的安全與健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