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過勞監察】非典型僱用勞工深受長工時之苦

2023.05.10

非典型僱用勞工深受長工時之苦



文/於清熙(Yu Cheong-hee);譯/何哲欣


未受法律保障的勞工成為過勞死問題的盲點

 

去年3月,在大邱一座建築工地內,一名地板建築工被發現陳屍在宿舍。媒體報導指出,該名工人最近4個月以來,每天工作13小時、每周工作80小時,最後因過勞死亡。該名勞工不幸罹難後,韓國地板建築工會召開記者會控訴,揭發地板工人惡劣的工作環境、長時間過勞,以及未受保障的健康權。工會透露,地板建築工人不適用《勞基法》,而是登記為必須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的企業,並且一直在非法的多層發包結構中工作。媒體報導也指出,在如此惡劣的工作環境下,他們還常被積欠工資,解僱也沒有什麼資遣費,還要每周工作超過80小時。



韓國地板建築工會在大邱東區一棟公寓樓的施工現場舉行記者會,要求重視非典型僱用勞工的困境。圖片來源:The Hankyoreh

 

一般而言,地板工人負責工地施工的最後收尾階段,工作地點是公寓或辦公大樓的地板。不只如此,他們的工作強度非常高,有時還要負責清理前一批工人遺留下來的廢棄物與污漬。他們的工資計算方式,是根據施工的地板面積而定,這樣的低薪結構,讓這些技術工人必須每天工作超過13小時,才能賺取高於基本工資的收入。最近更有消息指出,由於不適用《勞基法》,他們沒有所謂的有薪假或是特休假,「放假等於沒有收入」,所以他們幾乎不眠不休,每月只休假兩天。即使他們因過勞而死,很多死亡案例也未納入職災事故統計,因為他們並未投保(職業災害)保險。最嚴重的問題是,他們登記的身分是業主而非勞工,因此他們不在《勞基法》的保障範圍內,工時可不受限制。根據地板建築工會的說法,該名過勞死的勞工,每周需工作6天,平日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7點,周末則是早上7點工作到下午5點。若遇到工程趕工,他甚至要一周上班7天。不幸的是,他的工時不受限制,不像其他勞工,每周工作40小時、加上加班工時每周上限最多52小時。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些不受法律保障的勞工,免於過勞的風險?

 

避免非典型僱用勞工免於過勞的方法

 

韓國許多勞工依據各種標準領取工資,工時也有其規定,這些都是按照《勞基法》、《工會與勞資關係調整法》等勞權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勞工生病、或是受傷,且獲認定是職災事件,他們就可依據《職災保險法》接受治療或補償。根據《就業保險法》規定,如果勞工遭解僱,他們也有權領取失業給付。不過很多工作者其實並不被涵括在《勞基法》所規定的「勞工」範圍內,他們的薪資、工時,都未被保障或限制。即使這些勞工嚴重過勞,甚至過勞死,現行法令也難以管控他們的過勞風險。為了避免這些勞工過勞,我們有必要將所有工作者都視為勞工,包括承包工程但實際上仍屬工人的自營作業者,例如非典型契約工,或是平台工作者,如此一來才能讓所有各種類型的勞工都納入《勞基法》保障,受法律制度保護。

 

去年三月,韓國政府推動一項調整工時計畫,讓勞工工時上限可達69小時,不過因為負面輿論炸鍋,勞動界強力反彈,韓國政府似乎決定退讓。修法暫時保留,希望能尋求更多社會共識後,再繼續推動。不論每周工時69小時或是60小時,如果勞工在每周40小時的正常工時後,還要加班20小時或29小時,都已經對勞工健康造成嚴重傷害。不過現行法令制度,卻沒有針對每周工時長達80小時的勞工進行勞檢,以維護他們的健康,只因為他們不在法律保障範圍內。

 

根據韓國正義黨國會議員張惠英所公佈的一份資料:國稅廳「2016年到2020年間個人服務業務收入所得稅扣繳」,該數據顯示2020年非領固定薪資的勞工高達704萬人。所謂「個人服務業務收入」指的是以工作形式提供勞務(個人服務),但在稅法規定下被視為營利事業,其收入視為業務收入,而非勞務收入[1]。這些自由工作者,例如補教老師、像是外送員等的平台零工,或是其他非典型勞工,都屬於這類範圍。這些勞工若過勞,現行法令無法可管,尤其是外送員,更常遭遇嚴重過勞的風險。他們的勞權與健康長期遭到忽視,只因為他們在法律上不算「勞工」。

 

我們應努力將所有勞工納入法律保障範圍內,讓他們的薪資、工時都能設定合宜的標準,讓每一位勞工都能在合理的工時期間內賺取薪資。建立一套制度,讓非典型僱用勞工免於過勞,刻不容緩。

 

 

(作者於清熙任職於韓國勞動安全保健研究所;譯者何哲欣為職安連線會員)

 

 

原文載於東亞過勞監察 KWEA

 


-----

[1] 平台零工、非典型勞工與自由工作者,這些預扣3.3%所得稅的勞工高達7百萬人,每日新聞,2022.10.17


 
















 

東亞過勞監察(Karoshi Watch in East Asia, KWEA)由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包括韓國勞動安全保健研究所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日本POSSE,共同建立資訊分享的平台,監督韓國、台灣、日本三個國家的超時工作與過勞死問題,共同推動制度與政策的改革,改善東亞勞工愈趨嚴重的職場健康問題。

本專欄中文版將於每個月10日刊出,每個月分別輪流由韓國、台灣、日本報告各國國內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