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意識提升,人人都是「勞動之王」

2017.04.15

圖片來源:客家電視台



 

文/黃怡翎

 

當代勞動環境面臨低薪化、長工時、非典型勞動人口增加、勞動法令未能落實、職業災害風險高、工會組織率低等問題,職場環境的景況愈趨惡化,因此,有關勞權問題,這幾年來一直是社會上備受關注的議題。從前年的週工時縮短為40小時,到去年底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以及未來將持續進行推動的職災保險單獨立法及年金改革等,惡劣的勞動環境亟需改善,勞工階級亦有愈來愈多人參與投入,希望共同改變體制問題、對抗政府與企業重商輕勞的思維。

重商輕勞的政府思維  

日前勞動部在媒體上表示,若為四周變形工時之適用對象,可連續工作24天不違法,此番發言引發爭議,該法令的解釋不僅嚴重影響勞工的身心健康,亦凸顯政府對於勞工權益忽視的態度。而令人瞠目結舌的還有南投縣政府,竟表示該縣內將拒絕施行一例一休相關規定,行政機關帶頭違法,視法治精神於無物。隨後更有三位彰化縣選區立委聯合召開記者會,為「勞工想加班」請命,希望法令能更彈性的讓勞工加班,完全忽略勞工之所以想加班是低薪問題,並非讓勞工用加班過勞來換取足以維生的薪資。  

事實上,長久以來,「重經濟、輕勞工」的價值思維,就不斷呈現與貫徹在政府的施政方向中,台灣勞工在各種工作現場中,面臨爆炸、墜落、被捲、被夾、火災、有害化學品等危害,甚至是超時加班導致過勞死的健康威脅等,都不難發現台灣經濟成長奠基在勞工健康安全的犧牲之上,台灣勞工用血汗豐饒了這座過勞之島。

企業罹患一例一休症候群

除了政府態度消極,企業為求利潤極大化,更是對勞工的基本權益斤斤計較。自今年一例一休的修法新制上路後,企業便不斷在媒體製造錯誤假象,「一例一休大家都不吃甜點麵包了」、「一例一休後,外食、客運漲幅創近年新高」、「一例一休成壓垮企業稻草」、「納骨塔也一例一休祭祖民眾吃閉門羹」、「一例一休打垮墾丁音樂季」…,企業不斷舉出各式各樣因應一例一休所帶來的衝擊,一瞬間,台灣所有的經濟問題似乎都是一例一休惹的禍。  

然而,進一步探究發現,讓許多企業跳腳的規定,早在一例一休新制前便已存在,全國產業總工會的謝創智顧問亦在媒體上表示:「一例一休是推動勞工週休二日的進步修法,只要雇主以前就守法,所謂的衝擊根本就不存在。」  

日前,許多私立幼兒園更以受一例一休衝擊導致人力荒為由,集體要求調漲學費,然而,幼兒園早已施行周休二日,亦鮮少在假日舉辦活動,所受衝擊有限,卻仍舊出來喊冤,說穿了,就是為了能趁此機會減少人事成本。

提升勞動意識,改善職場環境  

由於目前台灣勞工的權利意識普遍不足,再加上勞資雙方權力不對等,使得勞工不敢主張自己的權益。事實上,勞工如何發聲,改善惡劣的勞動環境,也是核心課題。職場環境的改變,不能只寄望政府官員,勞工更應起身爭取。  

權益往往因忽視而不斷被侵蝕,因此,勞工也應透過各種力量來捍衛自身的權益,透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參與,集結更大的力量來伸張權益,包括積極關心勞動政策制度、網路連署、投稿發聲、主動投訴、參與勞動議題的遊行或聲援活動,或更進一步加入或組織工會。  

勞工藉由社會參與,捍衛自身利益,督促政府機關建立完善制度,這樣才能讓雇主正視勞工健康與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勞動政策保障、改造職場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等層面,涵蓋範圍複雜,都不該丟給個別勞工承擔,而是需要整體社會支持,並形成修改政策與具體行動的共識。

勞權從偶像劇萌芽發聲,期待人人都是勞動之王  

近日來,由客家電視台製作的八點檔偶像劇「勞動之王」,改編自「過勞之島」一書,以勞資議題和職場過勞現象為主題,主要由黃騰浩、安唯綾、古斌、鄧九雲、羅思琦、張靜之演出。戲劇製作人黃桂慧在媒體上表示:「過勞其實最現在台灣最迫切的社會問題之一。透過這部劇也想讓年輕人知道該怎麼適度爭取自己的權益,合法、受保障的手段是什麼,而合理的界線又在哪裡。」  

透過偶像劇的包裝,演出每個勞動者的日常,用戲劇媒體傳播的力量,讓更多人能了解自身權益,提升整體社會的勞動意識,希望改變的力量能像一顆丟進水池的小石子,向外擴散的漣漪越來越大,讓更多人一起為建立更好的勞動環境努力。

(作者黃怡翎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原文載於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聯合會訊第1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