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衛全視角/法律x醫學x性別x公衛】標準尺寸不合身?從性別視角檢視職場安全盲點

2025.05.05

標準尺寸不合身?從性別視角檢視職場安全盲點

 

 

文/黃怡翎

 

近年來,「性別回應標準(Gender Responsive Standards)」成為國際標準管理中的重要改革趨勢[1][2]。此一理念反映了對標準制定長期以來性別盲的反省與檢視,由於大多數標準制定機構長期以男性主導,標準常以「中性」或「通用」為名,但實則是預設了男性身體標準與經驗為常態,導致女性的需求往往被系統性排除。然而,這樣的問題也同樣存在於職業安全衛生的領域。

職業安全衛生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技術性議題,主要聚焦在降低職業傷病的發生率。然而,這項看似中立的制度設計,卻同樣地經常忽略性別視角。例如,許多個人防護設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多依據男性身形設計,使得女性勞工難以配戴合適裝備;抑或是工作臺高度、作業節奏、風險分類與健康監測,多以男性為標準,忽略女性勞動者的身體差異所帶來的影響。這些制度性盲點並非偶發,而是長期缺乏性別觀點所導致的結構性問題。如何將性別觀點納入職業安全衛生制度中,仍是當前急需面對的核心議題。

 

職場安全制度的性別落差:被中性標準掩蓋的風險

過去多數職業安全制度假設勞工為同質的「標準工人」,實際上卻以成年男性身體、工作模式與風險型態為設計基準,導致女性與其他身體條件多元的工作者面臨制度性排除。根據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NIOSH)的一項研究顯示,有41%的女性表示她們的個人防護裝備不合身[3],例如手套或防護衣過大,導致行動不便,甚至在操作機器時容易產生捲夾的風險,或者護目鏡鬆脫等配戴問題。不合身的裝備不僅無法有效保護勞工,甚至可能反過來製造新的危險。

 

防護裝備假設勞工為同質的「標準工人」,實際上卻以成年男性為設計基準,排除了女性與其他身體條件多元的工作者。圖片來源:CDC

 

英國的女性工程師協會(WES)2024年的一項研究[4]也指出,有60%的男性表示他們的PPE穿戴起來舒適或非常合身,但只有26%的女性表示如此。更有高達42%的女性表示,因為PPE通常過大,導致無法正確穿戴,例如,將過長的褲子塞進靴子而失去防水功能,因此無法預防水傳播疾病,或對女性的安全構成威脅。研究還指出孕婦勞工在PPE配備上受到嚴重忽略,有高達61%的孕婦沒有獲得適當的PPE以確保她們安全工作。此外,PPE也沒有考慮到月經、更年期、造口與肢體差異等生理變化,可能因穿脫不易,或未能符合生理需求,對他們的工作帶來了障礙。也有受訪者表示,由於缺乏合適的手套、帽子或護目鏡,使得他們不得不放棄在某些區域工作。甚至還有女性受訪者表示,當她們提出這些需求與反映時,反而遭到嘲笑。

加拿大女性主義人體工學家凱倫.梅辛(Karen Messing)於2021年出版《Bent out of shape : shame, solidarity, and women's bodies at work》(變形:羞恥、團結與工作中的女性身體),書中除了批判人體工學研究假定「中性」視角,使女性工作被忽視外,亦指出女性技術員意外率較高,可能與設備不合、訓練不足有關,但她們又因擔心失去工作機會而不敢抱怨。此外,梅辛也說明性別在肌力、疼痛反應、懷孕與月經、生理對毒物反應等方面的差異,但職場往往以「工作隔離」作為保護女性的方式,卻也削弱了工作平等。她同時也提出女性經常因重複性工作產生肌肉骨骼傷害,卻難以獲得職災補償的認定。

以台灣為例,根據勞保局職業災害統計資料,近三年來職業性下背痛的職災補償案件,亦呈現出女性有較低的核定率,反映出制度上對女性職災經驗的系統性忽略。


資料來源:勞工保險局職業災害統計資料

讓制度真正看見勞動者的多樣身體

 

「標準」從來不是中性的詞彙,而是充滿權力分配與經驗排除的產物。當職場安全與健康制度長期忽略性別差異,不僅造成女性勞工在操作、配戴與環境上的不適與安全風險,更可能在職災補償等層面持續被邊緣化。

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築協會婦女建築委員會的志工們,展示專為女性製作的各種個人防護裝備。圖片來源:Lindsay Kelly/Northern Ontario Business

「標準尺寸不合身」不只是PPE的問題,更是整體制度設計對女性與多元勞工經驗的忽視。這不只是女性的議題,更是每一位在身體特徵、生理狀況或使用需求上與主流「標準身體」有所不同的工作者,包括年長者、孕產婦、身心障礙者與性別多樣者的共同需求。要打造真正安全、健康與平等的職場環境,應儘速檢視現行PPE與職場安全標準,納入性別差異與多元身體需求;並透過統計、研究與制度參與,同時訓練專業人員的性別意識,才能讓職業安全衛生真正照顧到每一位工作者的處境與需求。



--

[1]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下的「監管合作和標準化政策工作小組」(WP.6)於2016年推動性別回應標準倡議(GRSI)。

[2]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下的「標準與一致性小組委員會」(SCSC)會議討論性別與標準化議題。

[3] U.S. Department of Labor Blog

[4] PPE for women does not fit: 2024 survey results.

 

 

 
 

 

 黃怡翎


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原想關注性別議題而進入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卻意外開始接觸勞工權益相關問題。擔任國會助理八年多,協助勞工爭取權益,並積極推動制度的改變。2013年離開立法院,與眾多伙伴共同組織「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現擔任執行長,希望透過專責機構的成立,一起為勞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障盡一份心力。

 

 
 
「職安衛全視角/法律 x 醫學 x 性別 x 勞動」專欄,從多種面向切入工作與職場:法規與具體案例的專業解析、醫療現場的診療觀察、融入性別觀點的職場分析與職安衛的政策建議等。透過更全面、深入的分析與觀點,帶大家以不同的角度來看職業安全與健康,提升對勞動權益的認識和保障,以促進平等、安全的職場環境。

專欄每個月定期出刊一次,分別由法律、醫學、性別、勞動等領域的專家輪流撰寫。歡迎訂閱職安連線電子報,以收到最新文章。(點我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