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過勞監察】工作疲勞:隱形的嚴重健康殺手
工作疲勞:隱形的嚴重健康殺手
文/黃怡翎
長工時或過重的工作負荷壓力已被證實會引發腦心血管疾病及心理健康問題,俗稱「過勞」,然而,工作疲勞所衍生的健康風險遠不止於此。當疲勞感上升,工作者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下降,增加意外事故的風險,尤其是在高風險行業中,這種情況可能帶來致命危機。
工作疲勞的成因與影響
工作疲勞指的是因長時間的身體或心理勞動,導致體力、精力消耗現象。造成工作疲勞的原因包括:長工時、輪班作業、過重的工作負荷、不良的作業環境(如噪音、採光或通風不良、悶熱環境、單調重複的工作等),這些因素會使勞工的專注力和反應能力降低,增加職災的發生率,特別是在高危險行業中,如製造業、營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疲勞都是導致職災事故的重要因素,包括機械操作事故、交通事故以及滑倒、跌倒和碰撞事故,成為隱藏在職場中「看不見的殺手」。
在高危險行業中,疲勞是導致職災事故的重要因素,為隱藏在職場中「看不見的殺手」。示意圖,圖片來源:PhotoAC
國際與台灣對工作疲勞的應對
有鑒於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9 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中宣布自2022年將工作倦怠(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也於2020年成立工作與疲勞研究中心(Center for Work and Fatigue Research, CWFR)。在台灣,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則於今年6月公發布研究報告[1],內容撰寫了《勞動疲勞測定方法技術與職場疲勞管理指引》(第三版),藉以提供疲勞危害的預防參考。報告中還特別指出了幾個新興產業面臨的疲勞風險,提醒大眾進行關注。
人工智慧應用下的疲勞風險
隨著人工智慧在職場上的應用日益增加,許多企業開始依賴演算法來管理工作,從排班、設定生產時間到員工分配等。然而,這些系統缺乏人性化和同理心,可能對勞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勞工必須跟上演算法安排的工作節奏,還面臨著被不斷監控工作效率的壓力,導致他們失去對工作時間的靈活掌控。
長期處於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勞工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脅,焦慮、挫敗感甚至抑鬱成為常見問題,並且還伴隨著疲勞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上升。為了保障勞工在這類環境中的健康與安全,研究強調應該制定具體的法規,要求演算法管理系統保持透明,尊重勞工的實際能力,並且保留他們的自主權與隱私權,避免過度依賴無人性化的管理系統。
離岸風電產業的疲勞挑戰
在追求淨零碳排目標的背景下,台灣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其中離岸風電是重要的產業之一。由於許多作業都在海上進行,天氣條件成為影響勞工工作難度和工程進度的關鍵因素,這可能導致工時延長,進一步增加疲勞的風險。根據英國2018年發布的《管理離岸輪班工作和疲勞風險》報告,英國離岸產業的主要疲勞問題來自輪班制度,這些輪班通常為期14天,每天工作12小時,形成長時間且連續的工作週期,進而加重勞工的疲勞程度。因此,對於離岸作業應嚴格進行工時限制與疲勞管理,確保勞工的安全健康。
疲勞管理的重要性與建議
疲勞已成為現代職場中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與此相關的職業傷病風險不容忽視。為有效降低因疲勞引發的職災風險,企業與政府應採取多方面的疲勞管理與預防措施,例如,應限制長工時,落實合理輪班制度,並針對高風險行業制定更為嚴格的疲勞監控機制。如此才能保障勞工的工健康與安全,並有效減少因疲勞導致的職業災害。
(作者黃怡翎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原文載於亞洲過勞監察 KWA
--
[1]徐雅園、陳美蓮、毛義方(2024)。《勞動疲勞測定方法技術之比較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計畫ILOSH112-H314)。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