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過勞監察】健康守護者背後的沉重壓力
文/黃怡翎
近年來,全球醫療體系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醫療院所的負荷沉重,醫療人員過勞問題再度浮上檯面,許多醫療院所紛紛爆發醫療人員離職潮,其中又以護理師人力大量流失最為嚴重。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護理人員的離職率達到11.73%,為近五年來最高,且截至今年11月底領有護理人員證照有301,380人,但實際執業的人數卻僅190,195人,執業率僅約63%,顯示有大量的護理專業人員並不願意繼續從事護理工作。然而,人力的缺口除了影響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外,這也讓醫療人員的職業環境充滿挑戰。
圖片來源:David Quitoriano
有護理師因此在今年8月中,在國家發展委員會所設置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以「沒有護理師,台灣會變成怎麼樣?」為題提案,主張應有效確保護理人力,其中揭露許多醫療勞動現場的過勞現象,包括:
- 在過去研究中,護理師用餐時間約10.5分鐘、使用洗手間時間約6分鐘,犧牲吃飯、休息、上廁所的時間已逐漸成為護理工作的常態。
- 人力吃緊情形下,護理師無法每月休到該有的假,且班別混亂情形更較以往嚴重,而使護理師職場疲勞、匱乏情形愈發嚴重,更加惡化而使離職率。
- 依據110年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報告,護理人員每月經常性薪資為42,750元,低於醫療保健業55,567,並與醫生平均薪資135,401相差3倍以上,護理師在醫療照顧中的貢獻被低估,連動薪資水平亦未受到應有的尊重。
- 將護理薪資與我國總體薪資對比,近七年總薪資增長10.38%,護理薪資僅增長4.5%,在高通膨的後疫情時代,是對護理師的變相減薪。
也有護理師寫下心聲:
「身為精神科護理師的我,帶團體活動健保的價碼是63元,而職能治療師卻是299元,怎可從制度上抹滅護理的價值」
「每天吃飯都狼吞虎嚥,沒時間上廁所喝水,生病了請不到假,這都一點一滴地抹滅我想當護理師的心」
「不合理的護病比,工作除了直接照護病人外,還有包山包海的業務,一天在醫院十小時只是基本而已,檯面上只會有好看的打卡時間,根本沒有人在乎我們的權益。上班時間忙到沒辦法吃飯,月經來時,我的衛生棉濕到滲到內褲也沒辦法去更換,放假還需要在出來上課和參加考試,這樣的勞動環境真的是只有上輩子做了什麼壞事,這輩子才要當護理師還債吧。」
「我是一個護理新人,剛進入職場工作沒多久,在入職之前雖然也有心理準備這會是一份很苦的工作,但臨床工作遠比我想像中的辛苦。白班表定4點下班的工作,但加班加到8、9點是常態,能7點下班是幸運,拖著一副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還要繼續讀書複習,根本沒辦法有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連充足的睡眠都變成一種奢侈了。」
「低薪就算了,還要忍受病人家屬的霸凌咆哮,好像都是護理師讓您的家人生病一樣???」
這項提案在短短4天就超過5,000人附議的門檻,依照規定相關單位必須於兩個月內提出回應。此外,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也在10月底舉辦「地獄職場嘉年華,醫療勞權大遊行」,集結醫師、護理師、醫檢師、治療師、放射師等醫療人員近千人上街抗議,提出喊出「人力補足不過勞」、「安全職場沒煩惱」、「尊重專業提升待遇」、「政府投資救健保」等四大訴求,希望政府單位以及各政黨的總統候選人陣營皆能有所重視。
醫療人員的過勞不僅是個別的醫生、護士的個人問題,更是整個醫療體系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更關注醫療人員的健康與工作狀態,通過政策、管理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透過提建立合理的護病比制度,並提高勞動條件,以避免人才流失,陷入人力不足的過勞惡性循環,緩解醫療人員的過勞情況,為這群健康的守護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同時,社會應該更加理解和支持這群健康的守護者,共同營造一個更健康、平衡的醫療環境。這不僅是對醫療人員的尊重,更是對整個社會健康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