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講座.從生活看見職災系列2】你的美麗 我的代價
預防重於治療,但我們在現行的職業災害保護上,對於事前的預防,沒有輔具這一塊,除非失能了。其實可以好好思考,要不要在職業災害保險裡做這方面的規劃。
陳俊瑜(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化學研究所顧問)
今天會先從職場壓力開始談,這問題不管在任何行業都會發生,以及要如何促進健康。第二部分談四年前所做的研究調查,關於美容從業人員之職業危害及健康促進。從1994年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勞工「自覺工作壓力常常很高」的比例一直往上升,高到七成左右。另一方面,「過勞」也是一樣,尤其是男性,女性稍微低一點。
什麼是健康?不光是生理、心理,還有社會上的安寧美好狀態,也不只是免於疾病而已。1978年WHO有Alma- Ata宣言強調以全民健康為目標;1984年WHO更進一步定義健康促進是幫助人們更能掌握並改進其健康能力的過程,代表著在人與環境之間居中促成的策略,整合個人對健康的抉擇及社會對健康的責任,創造更健康的未來。1986年的第一屆世界健康促進大會更提出了渥太華憲章五大健康促進行動綱領。
現代社會由於疾病型態的改變,50%以上的健康問題導因於生活型態與行為,治療已不足以因應健康需求,而要強調預防與促進健康,好的生活品質不只是活得老,還要活得好。這就更突顯了職場健康促進的重要性。人生起碼有40年在工作,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所以工作場所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一個健康的員工,對企業而言也是重要的資產。職場健康促進的目標,在於提高勞動力、向心力,塑造學習型人員及組織。WHO與ILO在1995年也重新修正了職業衛生的定義,提出包括維持及促進勞工的健康及工作能力、改善工作環境及工作,以及發展安全及健康的企業文化及組織等三個目標。
由於現在生產技術改變及工商業轉型,除了物理(粉塵、噪音)、化學這類型傷害,還有新型職業病的增加,像是工作壓力、肌肉骨骼,像我們美容美髮,很多都是下背痛的問題,還有過勞。所以,當然是希望預防重於治療。
今天的主題是美容美髮美甲,與他們相關的職業傷病,多是皮膚與肌肉骨骼疾病。除此之外,因為是服務業,工作人員三餐都無法固定,而且都外食,隨便吃一下,油鹽都很多,都不是很健康的飲食習慣。服務業很多都是這樣。這些也都會影響他們的健康。
我們可以更健康嗎?在職業因素這邊,大家都知道,像粉塵、噪音、化學物質、疲勞等都是健康殺手。有些則是跟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一方面,改變個人行為與生活方式,可以預防一半以上的死亡。另外,就是要營造促進健康的工作場所。不管是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或是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都是可以達到雙贏的效益。
四年前我們針對美容美髮從業人員做了職業健康評估及健康促進研究。全台灣從事美容美髮業工作之勞工,估計超過20萬人。他們經常接觸到化學品,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接單的服務量大,就會有超時工作問題,長期站著也有相關的健康危害,像是靜脈曲張的問題。
美容芳療師不管是徒手按摩或是使用工具,導致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的發生;再來是美甲師,不管指甲油、去光水,裡面都有揮發性有機溶劑,長期吸入會有呼吸系統的症狀,像氣喘、呼吸道過敏的問題等。而美容業常見的職業性疾病,第一個在皮膚,主要是在手指、手背,像洗頭髮,沒有戴手套,不管是洗髮精、精油,久了都會造成皮膚的傷害。第二是呼吸,像過敏;第三就是肌肉骨骼的問題。綜合前述,可以發現在這些職業裡,化學藥劑、長期姿勢不良以及器具使用不當是關鍵因素,顯示作業安全衛生規範有其重要性。
我們這個研究以北、中、南的行業人員為研究對象,透過各地相關職業工會總共發了505份問卷,並且比較不同區域與個人背景,對於工作壓力感受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態度的差異。這個研究報告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的網站上可以找到。
我們在這個調查可以發現,美容美髮業從業人員以女性為主,佔四分之三之上,許多人都有職業暴露危害的相關症狀,像是皮膚炎、鼻炎,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有下肢靜脈曲張與頭痛的問題。雖然一半以上的人會戴口罩,但僅使用一般的紙口罩。
從業人員自覺職業暴露及危害的項目,主要有物理性危害的「因工作場所照明過亮或過暗導致眼睛不舒服或痠痛」、化學性危害的「皮膚接觸化學物質」、生物性危害的「工作場所感到潮濕發霉(真菌) 」及人因工程危害的「因作業姿勢而導致肌肉骨骼痠痛或疼痛」。
如何促進美容美髮業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建議應該要加強化妝品安全性及有效性評估知識之建立與宣導,工作場所要改善其空氣品質,政府可以針對通風換氣系統進行改善與輔導。另外,工作床要符合人體工學,才能減少肌肉骨骼疾病的發生。長工時、久站的問題也需改善,防範靜脈曲張與過勞的發生。其他如營養知識上的加強、減少外食,當然雇主也要多辦理一些休閒活動,像健康操我覺得還滿好的,對肌肉骨骼有改善的效果。
黃敬淳(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今天和大家分享兩個相關的職業病,一個是皮膚疾病、另一個則是肌肉骨骼,從這兩個個案裡有一些觀察,希望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第一個是一名22歲女性,因為濕疹的問題到皮膚科就醫。他的工作是美甲師,工作地點是在個人工作室,工作環境就比較居家式的,大概做了5個半月左右,就因為皮膚的問題就診,大概看了一個多月後,手的狀況沒有更好,結果皮膚科醫師發現軀幹也有。手部有些地方脫皮到出血。除了手掌,還有手臂,那因為夏天穿短褲,大腿露出的部分也有。他看了半年都沒有好,醫師懷疑有過敏性皮膚炎,可能與職業有關。
以職業性皮膚病來說,主要還是以接觸型最常見,有刺激性接觸皮膚炎與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刺激型發病的比例比較高,很容易第一次就會發生,直接引起皮膚的反應。而接觸型的一開始可能不明顯,會經過一段時間才出現,影響也比較廣泛。
美甲有許多種類型,像是水晶指甲、光療、彩繪、造型甲片與3D粉雕。這個個案是做光療美甲,整個流程時間大概要做一個小時,當然也可以貼亮片、水晶。過程一般就是先磨一下指甲,再處理甘皮,上平衡液讓指甲乾燥,再來就要上底膠、照光、上色膠。整個做完之後最上面還有上層凝膠,可以保持色澤、防刮,成分主要是聚氨酯。
有上就有下,有上色上膠就會有卸甲,卸甲主要是暴力去除。整個光療都在這個小小的工作檯上,可以想像,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屑屑掉在這裡。個案皮膚過敏發生在幾個很奇怪的地方,像手的內側、大腿。我們懷疑丙烯酸酯是造成過敏的來源,個案的問題就是比較偏丙烯酸酯類的。
個案的過敏因為太嚴重,開了類固醇讓他擦,建議他做貼膚反應。在職業病的判斷上,還需要個案做貼膚反應,以確認過敏原;貼膚反應需做48小時,會影響其工作。7月回診又開類固醇,因為實在太嚴重,一樣再問他要不要做貼膚反應,比較可惜,8月他就不回診了。他從3月看到7月,藥開到這麼強,但他還是不想做,很可能自己去皮膚科看或是自己買藥擦。
像這個美甲的個案,在職業病認定的程序上只差一次門診確認,以及貼膚反應結果,幾乎可以認定為職業病。為什麼這個個案不做?以他來說,在職業傷病的補償上,只有勞保的醫療給付,並未到達傷病的程度,而且使用的類固醇是自費的,還是要自己買,所以申請職業病認定的誘因並不高。職災保險除了醫療給付之外,若可以給予一些防護具,像塑膠圍裙等,或許可以提高申請意願。但現在保險沒有額外給付,他都是要自己花錢,而且貼膚反應要貼兩天並不舒服,對個案來說,認定與不認定職業病並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反而增加麻煩。
第二個是一名48歲女性,他在2015年9月來門診,這時候他的右手拇指已疼痛2週。他從20年前就開始在某個連鎖美容機構做美容師,主要做身體與臉部的保養,工作時間大概是從早上7點做到晚上9點,客人是預約制,一天大概做4到5位的全身(1.5h/位)、8到10位做臉部(1-1.5h/位),要做超過12小時。
他來之前,其實在2011年就做過右手腕隧道症候群的手術;2015年換成右手拇指疼痛,一開始他先去推拿,後來實在痛到受不了,就來台大骨科開刀,治療右手拇指板機指。
美容師的工作內容,大家大概可以想像,我們請他再把他的工作跟我們講,以頭頸部為例,其實好多動作,第一步先上油,雙手大拇指按大椎穴,再來掌根從脖子推到大椎穴。再開始做肩頸及背部的按摩,沿著穴道做一些按摩,沿著眉心做一些按摩。除了前面有稍用到食指,其實主要都是用到拇指,有些步驟會用到手指、手腕,會使用到的工具就是拿滾珠筆,從個案寫給我們的這些步驟,就可以發現按摩的動作其實非常繁複。
剛剛只是介紹頭頸部,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按摩,像全身舒壓、背部舒壓、足部SPA等等。這個個案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他來職業病門診前就開過刀了,看他的工作過程,很多都需要用到手腕,所以第一個發生問題就是他的手腕。但2011年開完刀之後,四年後,就變成板機指的問題,大概就是因為局部的按壓推。以職業病的相關標準,認定上是沒什麼問題,後來也通過職業病認定,我們追蹤了三個月後他就回去繼續工作。
但是去年他又來了,這次換成左手拇指痛,治療了一年還是不行,今年5月又進行手術治療左手大拇指板機指,所以他又來門診申請職業傷病認定。個案說因為右手受傷,就換左手施力,結果左手也受傷。
今天分享這兩個個案,第一個是接觸性皮膚炎,因為一開始接觸不會不舒服,過了半年才開始發現不對勁。像他一開始也以為只有手過敏,醫生後來發現其他地方也有。像接觸性皮膚炎很容易被忽略。
第二個個案從他的右手腕、右手大拇指到左手大拇指,三個部分都可以認職業病,但第一個手腕沒有申請。肌肉骨骼問題是累積性傷害所造成,對個案來說,要轉業並不容易,為了生活在持續工作的狀況下,常常無法根治。
勞工會來做職業病的認定,主要是為了住院的醫療費用,以及傷病不能工作的這段期間,就是會有經濟壓力。一開始他都會以為可以從勞保裡獲得補償,至少他手術後這一段時間,是有一定的保障。會來認職業傷病的人就是怕住院開刀沒有錢、再來就是不能工作沒有收入。像那個美容師,他的手傷其實還沒有完全好,但為了賺錢,還是得回去工作,所以六年來他動了三次手術。
預防重於治療,但從第一個美甲師的例子來看,你叫他認職業病真的沒什麼誘因。站在預防的角度上,你會覺得他要戴手套工作,但戴上了又無法做精細動作。第二個美容師,你要到他轉業,幾乎很難。我們在現行的職業災害保護上,對於事前的預防,沒有輔具這一塊,除非失能了,其實可以思考要不要在職業災害保險裡做這方面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