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講座.過勞系列4】你累了嗎?過勞讓人腰痠背痛
你累了嗎?過勞讓人腰痠背痛
過去我們認為,如果我在個人的負重承受範圍內搬運重物,例如我最重可以搬20公斤,實際上只搬15公斤是沒有問題,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的負重承受量會隨工時愈長而逐漸減少,如果耐受力小於負重率的時候,例如原本負重承受量為20公斤,因工時8小時後逐漸下降到12公斤,再持續搬15公斤的重物,脊椎就容易受傷。身為職業醫學科醫師,反對工時彈性化,因為工作時間變長,很容易讓勞工受傷、發生職災。
上班族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旺季來時,臨時件、急件忙不完,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整天下來筋疲力盡,全身肌肉僵硬緊繃。而對營造業的工人來說,趕工更是家常便飯,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工安事故,這是大家看得到的職業災害,但更多的是因為不斷執行重複的動作或過度負重,長期累積逐漸造成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
目前台灣職業病以肌肉骨骼為大宗,佔了半數以上;其中又以製造業和營造業勞工為最。這類疾病雖然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卻會造成長期性的不適與行動不便,影響日常生活甚鉅。許多研究也顯示,肌肉骨骼疾病的工作者容易有憂鬱及焦慮症狀、工作壓力增加、有快被疼痛打倒的感覺,以及對於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失去自信心等。而職場的心理壓力也會造成或惡化職場肌肉骨骼疾病。
職場肌肉骨骼疾病的問題不容小覷,過勞台灣系列講座最後一場特別邀請「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與職業醫學專科醫師林亮瑜,一起來談這個容易被輕忽的職業病。
講者:
┃林亮瑜(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林立青(監工、作家)
時間:5月29日(二)19:00-21:00
地點:左轉有書×慕哲咖啡
林亮瑜(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一開始,先跟大家介紹什麼是環境與職業醫學?許多的傷病與健康問題,其實是因為工作中或居住環境裡的危害暴露,環境與職業醫學就是跨領域去認定、診斷、治療以及預防這些傷病及健康問題。
實務上我們怎麼進行?下面以一個個案來說明,這是42歲的女性,她做洗碗工三年,最近一年來右手前三指麻痛,睡覺時症狀特別明顯,甩一甩會變好。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洗碗工的工作?一般這工作是8小時一班,但也有切成2班的,薪水不高,加上獎金和加班費,大概是2萬5、6左右。他若是請病假一個月,薪水折半只有一萬多,以台北市2016年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28,476元來看,這樣的收入是不夠,是會吃到他的老本。
個案是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很典型,手指麻痛,晚上會愈來愈嚴重,這是因為手部神經壓迫,嚴重時大拇指下方的肌肉萎縮。職業上最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就是手部需要高重複性使力。例如某小籠包名店因為生意很好,洗碗工動作必須很快,每天做9.5小時下來,我們就認為他的腕隧道症候群應該是職業造成的。
再來談談我們今天的主題-肌肉骨骼疾病。為什麼會受傷生病?關鍵就在於重複性張力。常見的肌肉骨骼傷病像是手部的腕隧道症候群、肱上踝炎、肌腱炎;肩頸的旋轉肌袖肌腱炎、緊張性頸痛、頸椎疾病;下背的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
今天不可能肌肉骨骼每個都講,我們先來講下背痛,我想在座的人應該都有感受,有些人嚴重的時候,腰部活動會受限,大小便失禁。有很多狀況會造成下背痛,很常見都是一些肌肉拉傷,像滑脫、椎間盤突出等等。跟職業相關的就是搬重物、重複性動作、震動,像開大卡車,大卡車的避震是非常差的。另外還有工作壓力的因素,但目前職業病還無法去認定。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算式,發現搬抬重物時,腰部所需承載的壓力很大。這樣持續受力、震動,會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就像個軟墊,在脊椎之間,我們台語常常叫他骨刺,但這是錯誤的,他不是骨頭跑出來的東西。
罹患腰椎椎間盤突出,就可以認定為職業病嗎?剛剛有提到有很多原因會造成下背痛,但不是每個都可以被認定是職業病。大家可以看到在認定標準是有一個嚴格的標準,甚至對疾病的表現有一些要求,認定上是比較嚴格一點,這些標準是依據流行病學所做出的結果。但這樣的認定並不能包含所有的事情。因為我們在認定職業病的時候,還要考慮職場因素,包括外在負荷、組織因素、社會脈胳(像性別的傳統角色)會影響忍受程度。
社會心理因子很難被量化,像工作控制,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工作步調;工作負荷這個比較容易理解;社會支持,你的同事長官支不支持你。以「工作控制-負荷-支持」這三個因素來判斷,一個社會支持高、工作控制高、工作負荷中等是相對健康的工作;若是社會支持低、工作控制度低、工作負荷高,工作者將產生高度工作壓力,進而引發職場疲勞。在肌肉骨骼疾病上,我相信大家有壓力很大的時候,你的肩頸就會很緊的經驗。很可惜,這些因子常被歸類於個人因素,職業病裡很少討論。
過去我們認為,如果我在個人的負重承受範圍內搬運重物,例如我最重可以搬20公斤,實際上只搬15公斤是沒有問題,這是以前我們這樣以為,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的負重承受量會隨工時愈長而逐漸減少,如果耐受力小於負重率的時候,例如原本負重承受量為20公斤,因工時8小時後逐漸下降到12公斤,再持續搬15公斤的重物,脊椎就容易受傷。身為職業醫學科醫師,反對工時彈性化,因為工作時間變長,很容易讓勞工受傷、發生職災。
這張丟海星的圖看起來很浪漫,但我覺得職業醫師就像這樣,一直將海星丟回大海,但大海又一直將海星推上岸,就像現行職災補償制度問題。目前補償制度散落各法規,保險給付不足,職災補償率低,形成台灣職災補償的惡性循環,補償少費率又降,在一些預防措施上也不足,我自己做職場的健康服務,發現很多都只是為了符合法規,是否發揮預防的功效,其實很有限。
如果把勞工畫成一個常態分布的曲線,我們應該是讓這些高風險勞工,在陷入不良的健康狀況前,能夠透過健檢等預防措施,促進他們的健康狀況。這裡舉個美國加州大學的例子,學校提供2年內有2次職傷診斷的員工,就讓他們在上班時間去做健身房的訓練,效果不錯,發生第3次的機率顯著降低。為什麼他們想要去做這個?因為他們是私人保險制度,讓員工減少傷病,就不用用到昂貴的健保。
再來就是很多工作者都會拿筆記型電腦來工作,但筆記型電腦並不適宜拿來做長時間的工作,我們看這個人體工學的圖,如果真的要使用,應該是要架高筆電,另外外接個鍵盤,減少肩頸和手臂的負擔。像台灣有多公司都發筆電給員工,但這都是對勞工健康不好的,像在加州大學,就是不給筆電,而且桌子都是可以升降的,每個人可以調整到適合自己的高度,而且落實到每個工作站。在使用電腦上,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校方也會配給不同的滑鼠。
做這些人因工程改善的重點,就是要預防職業病的發生。我在加州大學的時候,記得有個工作人員他的肩頸長期疼痛,原因是他打字很慢,必須花很多時間在打字上。所以,他們就讓他去上打字課,改善他的狀況。
預防遠勝於補償,透過這個工作系統圖,可以看到工作是個人藉由工具與科技來完成某個任務,他是在某個社會環境下完成,也會受到組織對這個工作設計安排的影響。若新的科技可以改善工作的狀況,對勞工的健康來說是比較好。若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來做。然而,蔡英文總統執政滿兩周年了,無論是職業病預防、補償或是職災保險單獨立法,卻遲遲未實現。
林立青(監工、作家)
像我們在工地的收入依不同的工種、專業能力有差別,這個差別要從學徒講起。以一個學徒來說,他的日薪是多少錢?有個泥作師傅跟我說,以前一天是300,但他現在是一天2,400。像醫師、護理師等工作者,薪資是隨著年資愈來愈高,可是以我們來思考,一個師傅的養成,從一天1,000,慢慢變成1,400,再來最後2,000多。但人的身體會在幾歲開始愈來愈多問題?根據我的經驗,是五十歲。
工地的勞力工作,有時候會用「勢」來完成,但姿勢、動作是有問題的,很容易造成肌肉骨骼的傷害。工地的工作都是領日薪,有做有錢,當他有事休息就沒薪水,更不用講工人是沒有特休假。有工作就會一直做,過度使用他的身體。到了現在50歲的時候,肌耐力減少,身體的各種傷痛就會出現。當你領日薪,你對自己身體的投資就會愈來愈少。做一天算一天,有工作就拼命做,他的加班到底是自願,還是非自願?我就叫他自僱者的心態。
我們這一行很多人都這樣,像我左右肩不一樣高,像我的腰因為使力不均也受傷了。我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有個麥克風在輔助,讓我可以輕鬆跟大家講話。隨著科技發展,可以改善工作時的狀況。舉例來說,汽車有了動力方向盤,任何人轉彎都很輕鬆,但舊式的沒有,很多工地的車輛還是舊型無動力方向盤,沒有動力方向盤,對駕駛來說就會很吃力。隨著科技的發展,其實也是有幫助的,透過新的器具來協助,可以大量減少勞工的受傷。
另外是制度性的問題。活動開始前,我還在跟大家談職業安全衛生法有個新規定,要求未滿30人的公司也必須要有安全衛生主管,但大家都不知道有這個規定。法律會規範一些標準來保障勞工的安全,告訴我們必須要怎麼做,但是這些法規訂定了,問題是一般的勞工並不知道,也不清楚有法規可以保護他們。
再來是社會的氛圍,我們能不能接受不同想法的人一起生活?最近是伊斯蘭的齋戒月,台灣有高達7成的外籍看護工,他們都是穆斯林。我們可以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嗎?很多女性因為懷孕生子要請產假,也會遇到很大的壓力。
為什麼會過勞?有很多的因素導致,現實生活永遠有處理不完的問題,而制度無法一次到位。先落實已有的法令,讓每個勞工都知道自己的權益,而且獲得保障。
我記得我師傳都說骨刺發作,就要去一個小診所,打一針腰就不會痛了,我打過一次。工地的粗工一定會有搬運,搬重物時你可能會放在胸前,或用吊桶,但超過50公斤的,你要怎麼做?一定是用肩扛。我搬過一天,那天結束後就受傷了。其實,我身邊那些師傅,他們入行時只要看自己的師傅,就知道未來會有什麼疾病。當他們自己有健康上的問題,從來不會想要去看醫生。
工廠的是給本薪很低,再加上一堆名目,最後加到四、五萬,但你出事後,勞保給付的那些錢不足以讓你生活。工地也一樣,大家在職業工會加保,都保最低薪資,快退休時,再一直加。保最低薪資,勞保給付的就很少,一個月只有1萬多塊。所以,工人就會去尋求最快速讓他們不痛的方式,但不一定最安全的方式。像工地都會流傳著夏天要吃泰國藥(蛇油點一圈),冬天吃日本藥,我現在都隨身攜帶這些。
所以,再重新整理一下,為什麼工人會有過勞的這些問題,我歸納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個就是自僱者心態,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工作和心態,過度自我操勞;第二個是工具設備不對,他不知道有新的東西可以改善他的工作品質;第三個是法律制度,我要念二技那一年,大概是2006、2007年那時候就在講職災保險法,他立法過程很緩慢,我們期待一個法律規範通過後可以立竿見影,但有太多因素沒有辦法一次到位。第四個是社會環境,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更包容。
那發生職災之後會怎樣?像勞工到醫院去做認定的情況已經是少數,還要拿到職業傷病補償的人就更少哦。今天假設我做FRP(玻璃纖維強化塑膠),去醫院發現肺部有破壞,我要認定職業病,雖然我做了很多年,但我做過A、B、C…不同的工廠,所有雇主都說我只佔他的工作生命一部分。最後,大部分工人和雇主和解就解決,提告根本是沒時間也沒錢。我身邊大部分的勞工,大部分老闆就是包個幾萬塊就了事。
什麼工作會有什麼樣的職業病,他們一進行就知道,像泥水師傅做到最後皮膚會掉。我看過有個工廠的工人,直接拿香蕉水去除手上的油污。我問他你拿甲苯直接搓,這樣好嗎?他說我趕著下班,這樣比較快。
好的醫療,一定是要先診斷,很多病痛都不是一天發生,而是慢慢形成,調整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很多工人的薪資條件比較不好,一個月2萬5千,但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要怎麼改變。有些人不知道有連續處方箋,需要慢慢跟他們講,我覺得一個一個去做還是最有效的,我以為上了廣播啊、出書是有效的,但大家根本是不聽的,我現在覺得就是要讓所有的勞工健康,就是一個一個去講。職業傷病也是這樣。為什麼工人會過勞?我們可以直接給他資源,給他方向改善,然後還有改變社會氛圍。
我昨天去了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新北市家禽運銷合作社,拜訪一個穆斯林屠宰師。在伊斯蘭的世界裡,屠夫的地位是很高的,這個屠宰師穿著polo衫,乾乾淨淨,2分鐘就殺一隻雞,可是其他台灣人不是這樣,雞毛滿天飛。如果我們尊重這個勞工的專業,重視其社會地位,在這個屠宰師身上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展現。希望有一天所有工種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