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法禁止下午六點後工作?

2014.04.15
文/鄭峰齊
 
法國人真的晚上6點以後禁止工作或不接老闆來電?一則廣泛流傳的國際勞動新聞,為何成為法國的都市傳說一般?是媒體一時誤會?還是刻意誤導?

你知道嗎?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法國新法令禁止員工下午六點以後工作」或「法國新法禁止下午六點以後回工作上郵件」、 「法國新規:晚上六點後可不接老闆電話」這種事。

這一、二天,包括公共電視(http://bit.ly/1m2dR35)、聯合報(http://bit.ly/1eF4ocN)等台灣媒體接連報導法國勞資協商的新聞,許多人應該都有看到。版工我當時也同時引述了更早來自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http://dailym.ai/OObpkH)。

不過,今天接獲一位支持警察組工會的旅法台胞來信更正,廣為流傳的法國新聞真相是:法國在4月1日,工程顧問與研究公司和其工會發布協議,目地在保障工程顧問與研究相關產業的員工一周工作不超過35小時(這些員工,許多法語中被稱呼為cadré,目前排除適用一週35小時工時的限制)。

該協定總共7頁(來來來來,重點來了), 協定並沒有明文規定下午6點以後禁止回工作上的郵件或禁止工作,僅在研究週休相關段落裡寫道:「為了達到最低休息時數之規定,應將可遠距通訊之工具斷線。」;會受影響的員工估計是在20萬到25萬之間,也並非台灣新聞所說80萬人受惠。

法國各大報紙(世界報http://bit.ly/1hpse1a)早已澄清,並且痛斥英國衛報等新聞媒體再次誤導。美國紐約時報雖然糾正了英國媒體的曲解錯誤 (misconstruing),同時也提到德國福斯等各大企業早在2011年已有類似措施;但在文末不忘回馬槍,提出台灣人最為耳熟能詳的「競爭力論述」,直指法國對勞工權益高度保障,被認為是阻礙(impediment)經濟增長的理由(http://nyti.ms/1eqhtvN)。

為什麼英美媒體要如此詮釋?是英法之間的世仇關係嗎?或是英美大報沒有法文人材?還是法文太差?為什麼會使用「競爭力」、「歐洲病夫」、「懶惰國家」這些論述角度,有意無意地詮釋再現法國勞資協商(法國總統歐蘭德還時常被英國媒體封為歐洲最懶社會主義總統)?
 
一則編譯外電的查證,讓我們一窺歐美報紙的新聞產製。
 
身處東亞一隅,我們長期仰賴英美傳媒詮釋觀點下的「國際新聞」,以為接軌國際,看到了全世界,渾然不知可能只是以管窺天,在英美觀點的餵食下被宰制馴化,看不到這世界的社會經濟運作,還有其他可能性。觸眼所見,我們是不是只剩下英美的市場邏輯與新自由主義?! 弱化對事情的想像力?

(感謝法國里昂僑胞提供的訊息與指正。她說不需要透露自己的名字,請大家關注警察組工會就好!)

註: 法國世界報(Le Monde)的法文報導http://ppt.cc/hQlr

紐約時報的報導是英語世界較為貼近法國勞資協商的內容,請見 (http://nyti.ms/1eqht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