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神疾病申請職災補償再創新高

2014.07.01

文/鄭峰齊

 

上週五(6/27),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2013年度過勞、精神疾病的職災補償統計報告。其中,過勞 (心腦血管疾病)申請與給付件數略為下降,申請案件集中在運輸物流、製造業與批發零售業,將近六成的申請者是50歲以上的受雇者。


精神疾病的職災申請件數則創下20年來的新高,達到1,490件,這也是連續5年申請量破千。因為超時加班、高壓工作引發憂鬱症與精神疾病的職災給付也連續兩年破400人,引發日本各界關注。從產業別看來,案件申請的前三名分別為製造業、醫療社福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給付核定中,從事福利、照護產業人員居冠,物流運輸人員、醫療從業人員則緊接在後。


如果把金融、醫療照護、教育、飯店餐飲服務這些需要大量的管理情緒,付出、互動的工作型態 (又稱,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ur /感情労働),保守合計約佔給付案件的25%。物流運輸人員則需肩負『使命必達』的沉重責任,時常必須面對路況不穩、與時間賽跑的高壓勞動情境,也因此榜上有名。


與過勞職災的案件相比,精神疾病的職災申請來自高比例的青年族群是一大特色。20與30歲世代的申請與給付超過總案件數的五成。這些數字也顯現出日本青年世代面臨嚴峻的職場心理健康問題。


各位更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精神疾病會被認定為職災呢? 2013年的給付統計來看,以工作內容、工作負荷大幅變動居首,其次為職場霸凌(含肢體暴力),PTSD事件(親身經歷或目睹事故災害事件,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則名列第三。

日本厚勞省表示,感受工作壓力的受雇者正在遽增,如何防制上司權力濫用騷擾 (台譯:「職權霸凌」/power harassment/パワハラ ),亟需研擬相關對策。


看看日本,台灣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遺憾的是,關於職災補償的申請通過比率、給付分布與理由並未正式公開。你問我,那可是『問道於盲』啊。

(以上內容,由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綜合編譯與評析)

資料來源: 日本國厚生勞動省: http://bit.ly/1o1Xi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