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講座.從生活看見職災系列1】製造電子產品-人與環境的迴旋悲歌

2018.06.29
製造電子產品-人與環境的迴旋悲歌

對於職業性癌症,台灣社會還是很傳統的想法,會覺得這是個人的基因、飲食導致的結果,不會將病與職業連在一起,特別是癌症的潛伏期很長。
 
 
 
   

 

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離不開電子產品,從文書作業、社交網絡到休閒娛樂,無時無刻不與電器為伍。當我們享受著這些電子產品帶來的便利與舒適,卻從來不知道或是未意識到這些平價、唾手可得的商品,竟是來自於低薪、長工時、化學品暴露高風險的生產線,第一線的工人們首當其衝。

隨著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消費者被鼓勵追求最新的電子產品,使得產品的生命周期愈來愈短,製造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大部分的電子廢棄物被非法運往第三世界國家,藉以「提煉」出如金、銀、銅等貴重金屬,但它同時也有鉛、汞等危險物質,不僅造成當地嚴重的環境污染,被迫以此維生的民眾遭受健康威脅。

職安講座系列二「從生活看見職災系列」,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在享受更便利生活的同時,也看見被犧牲的工人健康與環境污染。
 

講者:

┃林宜平(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時間:6月26日(二)19:00-21:00

地點:左轉有書×慕哲咖啡

 


 

林宜平(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上週(6/21)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污染案在最高法院進行最後辯論,這是過去20年來我持續進行的研究。我從台北地院進行實質審理RCA案時開始參與,一路上RCA案有律師團、學者專家與工傷協會的協助,我是從2008年開始幫這些勞工朋友。這案子纏訟十餘年,到2010年才一審判決,但金額不高。2017年二審判決,認定的受害人數有486人,含A組,已經死亡的勞工,由他們的家屬代表;B組是因在RCA工作而罹病的;C組是目前還沒有外顯疾病的。

RCA在台灣有很多間工廠,雖然判決勞工勝訴,但只限於桃園廠。我們告的公司不只是RCA,還包括RCA的股東-美國通用電氣(GE)和購併RCA的法商湯姆笙(TCE)這些大公司。雖然GE強調他們是持股很低的股東,但二審把GE判須連帶賠償,這對工人來說很重要,如果只告台灣RCA也沒有用,他們早在事件爆發後,就把錢匯回法國。但GE、湯姆笙都還在。

職業病,尤其是職業引發的癌症,潛伏期很長,勞工生病是在十幾、二十年後。暴露證據都在公司手上,勞工要舉證不容易,而發病又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就會有超過時效的問題。專家證人出庭證明的時候,旁聽的工人才知道他們生病是真的跟這些有機溶劑有關。

RCA的辯護律師在訴訟過程一直以超過時效來抗辯,這部分在二審判決後,法院已不准許公司做時效抗辯。所以之後GE的律師就有要來談和解。因為RCA在台灣的全盛時期,工人有8萬5千多人,擔心後續會有很多員工來訴訟。

最高法院預計8月16日要宣判。一般說來,最高法院只做書面審理,所以我那天搭計程車去最高法院的時候,司機也不知道在哪。不過我們也會擔心最高法院還沒辦法定讞,律師說最高法院經常是發回更審,「更更相連到天邊」。所以我們6月21日在最高法院,就表示希望法院趕快判不要再拖,勞工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同時,也希望最高法院留下一個判例。讓之後六輕、中石化可以依循。

日本在處理公害事件有「疫學」,疫學就是我們的流行病學。過去日本有幾起影響重大的公害,例如水俁病、痛痛病等。在這些事件,受害者同樣都很難去舉證,因此發展出疫學理論,認為在這些事件裡的因果關係判斷,不該依法律上的「相當因果關係」,而是應該依流行病學上的因果關係來建構。第一起用到疫學的是民生別墅的輻射鋼筋案,原子能委員會到二審就認錯、賠償。 

我跟RCA案的期間,觀察到很多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都有生產電子產品,像日本、台灣、韓國、中國與越南等等,而且工人多是年輕、女性勞工。像RCA曾有8萬5千人,其中6萬多人都是女性。我在做訪談的時候,很多受害者告訴我他們三十年前開始工作,我那時候想,你們現在也不過四、五十歲,是幾歲開始工作?原來他們14歲就開始工作。你可以想像美商、日商在台灣投資,是因為我們有很多年輕的女工,而且女性沒有服役的問題,年紀輕,工廠也覺得他們很細心。那時候有一些流行歌曲,就是在講年輕女工的現象。

那這些女工什麼時候離開?有的是拿到高中文憑後轉換職場,有的是結婚、有的是生子後,也有一群女工是小孩大了,他們去做夜班工作,白天還可以兼顧家庭生活。台灣職業安全衛生的法令,其實是因為女工發生的重大事件。1970年代的美商飛歌、日商美之美等,突然發生不明原因的死亡事件,引起了社會恐慌,很多女工都不敢去上工,政府就趕快補破網,立了有機溶劑的管制法令。

當時,這些電子工廠,如RCA、飛歌都有建教合作,學生來這裡工作三年,拿到畢業證書後,就會離開轉換職場。他們在RCA的時間可能也不久。以發病的機率來說,暴露十年會比五年來得高,三十年又會比二十年來得高,但RCA有1/4的勞工做不到三個月,但他們之中罹病的人也很多,卻在一開始做調查研究時就篩掉了。我在2003年做研究的時候發現,他們很多人是很早就開始接觸有機溶劑,而且男性和女性的狀況發病的狀況也不一樣。

RCA在1992年關廠,有個高階主管,因為離職的條件談不攏,就把手上握有的RCA污染資料拿去給趙少康。調查發現工廠地下的土壤和地下水有三氯乙烯等有機溶劑。三氯乙烯到現在在很多生產電子產品的國家還在使用,例如中國廣東、馬來西亞、越南現在也還是在用。

有學者覺得是這些亞洲人的體質問題,我覺得應該是跟種族無關,而是跟天氣有關。這些國家的共通點是比較熱,因此工廠裡會有冷氣。在當時這是很了不起的設備,也讓工人在這樣的大公司工作與有榮焉。RCA使用的是封閉式空氣循環系統,但為了省錢而違反當時的法令,沒有讓工廠全部換氣,讓室內空氣排氣再循環。工廠只做了濾網,但濾網無法濾掉有機溶劑,所以逸散在工作場所空氣中的各種有機溶劑,隨著時間循環愈久濃度愈高,而人的嗅覺是會疲勞,在這個環境久了就聞不到了。

對於職業性癌症,台灣社會還是很傳統的想法,會覺得這是個人的基因、飲食導致的結果,不會將病與職業連在一起,特別是癌症的潛伏期很長。有些人比較敏感,生殖系統也是一個指標,例如半導體的女工會有月經不規律的狀況。



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以2017年來看,全球手機的出貨量就達到14.7億支,在2007年時才1200萬支而已,而這十年間,台灣的銷售量平均起來每個人是會有5支手機。這個產業會這麼發達,就是硬體一直升級,讓消費者感覺到運作速度變慢,想要換更新更好的。

本來這些3C是為了讓我們提升工作效率而發明的,但社群軟體出現了,大家就沈迷於此,不只時間花在滑手機上,我們的環境與身體健康也流失掉了,這不只是剛剛提到的製作過程,還有像運動的時間也會減少了。

資源枯竭,其實3C用了很多稀土物質,很多國家都有這些元素,但中國開採最多。除了資源的枯竭,那些資源豐富的國家,如非洲、中東、中國,若還是發展中國家,國家的制度都還沒有跟上腳步,商業利益趁虛而入。像剛果,長年以來內戰不斷,就為了奪取龐大的礦產利潤,從1998年迄今已死了5百多萬人。除了無辜的人民因此受難,還有一些受害者是我們在使用3C產品看不到的,例如當地的野生動物;剛果的低地大猩猩從90年代到現在已大幅減少。

這些資源到了台灣以後,在生產過程中,造成了一連串的環境危害。首先是製造過程,IC製造是用化學物蝕刻製造出晶片,印刷電路板就使用非常多化學原料,也造成許多固體廢棄物與廢液;另外就是像液晶面板的生產則是非常消耗能源。在這些製程,中科、南科、竹科的廠當都採自主申報,為了商業機密,他不會跟你講用了什麼東西、用了多少。

再來還會有一些廢氣問題。像半導體製程的空氣污染,就是來自他使用的化學用品,量雖少,但種類多。過去就有學者、環保團體針對中科、竹科的調查,發現園區附近地區的空氣裡砷含量超高,但官方以這些調查的時間太短來否認。

當時調查中科的東海大學教授,提到他去去科學園區、工業區看,很多工廠根本還沒拿到許可就開始排放空氣污染沕。另外,雖然法令有要求必須裝設監控系統排放了多少,但他們的數據就是會通過。為什麼,他們都會有專人在控制數據,然後再傳到環保局。像嘉義、新北都有抓到廠商傳送假的數據。

還有廢水的問題。半導體公司如台積電、聯電因為製程關係,每次的製程不一樣,廢水也會有差異,以電鍍程序過程的鍍液種類最明顯。這些廢水若沒有處理好,就是影響我們的環境,1998年竹科附近的香山地區出現綠牡蠣,2014年桃園大園工業區附近也有綠石蚵。這兩個地方附近都有很多電子業、精密金屬,還有一些做化學的,排放含有重金屬的廢水,導致牡蠣遭受污染。

霄裡溪風暴突顯了台灣放流水標準管制項目的不足,以及排放口位置不當選址的問題。面板大廠友達和華映於1999年在霄裡溪源頭設廠,下游就是自來水公司的取水口,兩家公司把有毒廢水排進霄裡溪。當地居民反映熱水器很快就腐蝕,居民也有人出現不明的皮膚病,當時候他們就起來抗議。

這些電子廠使用的化學物質高達數千種,但台灣只管制不到300種,友達、華映兩家廠商受管制的物質,分別只有3種與13種。專家學者與環保團體多次要求廠商改排,直到2015年年底,兩家面板廠才封管停止排放廢水到霄裡溪。

電子業的事業廢棄物,目前還沒有解決,而且可能是相較之下較為嚴重的問題。這裡給大家看2014年的資料,為什麼只有到2014年,因為這之後環保署已經改變他公告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電子業中的廢棄物,每年約150萬噸左右,申報量最多的是印刷電路板,主要是含銅的化合物、廢酸。

污泥是目前最頭痛、最失控的高科技廢物,這些污泥被不肖廠商違法棄置,天下幾年前的專題報告揭露了台灣事業廢棄物的騙局,桃園有一家號稱可以將廢棄物製磚的公司,但環保局去現場,發現他根本做不出來,業者只是隨便燒一燒,就交給司機隨便丟棄,嚴重污染了桃園滲眉埤。

事件爆發後一堆科技公司跑去幫他說話,因為這公司若是關門就沒人處理他們的廢棄物。這間公司造成的污染是連埤塘裡的福壽螺都活不了、戴奧辛超標,但業者背後有很多勢力,最後只有停止營運,沒有撤照,後續也沒有下文了。

以前廢棄物是直接送出去,現在是混拌稀釋,非法回填到漁塭、農地,這些廢棄物打碎後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內容物是什麼。今年就查到有事業廢棄物被作成混凝土摻配料,非法回填屏東的農地。

除了造成污染之外,電子業還很耗水耗電,以電子業為主的中科四期為例,一個園區一天用水量相當於彰化縣一年的量。而台積電在中科的廠,預計要用掉台中火力發電廠1/10以上的電。所以為什麼現在政府還要開發深澳電廠,因為電力會供不應求。電子業用這麼多的電、這麼多的煤,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我們煤炭來源國之一的澳洲,礦場整個都被挖得亂七八糟。

製造了那麼多的電子產品,那麼回收是否能解決問題?

台灣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技術是還不錯,但在60年代,我們也曾以土法鍊鋼的方式處理,現在這些業者跑到中國、非洲那些管制比較差的地方。國際環保團體曾追蹤美國電子廢棄物的流向,看他們跑到哪裡去,發現有一些跑到台灣來,這是為了盜領補貼,讓處理廠獲得補貼。若是沒有到台灣,就到香港。有價值的東西就取下使用,沒用就亂丟。其實在台灣也是,他們只要印刷電路板裡的貴重金屬,回收方式就是用土法煉鋼的露天燃燒。整個狀況就是窮人犧牲生命追逐金錢,富國趁機省下回收處理費。